042 蝉蜕
《水调歌头·泛湘江》
宋·张孝祥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
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
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
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
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
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
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张孝祥通过一句“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借助蝉、蝶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想脱去躯壳而游于红尘之外,化身蝴蝶游于水云之间的愿望,看似向往自由,其实结合前句的苦闷和后段的忠愤,寄寓了词人由忠愤转换为洒脱超旷的复杂心态。本词将人文典故和神话传说相结合,极具浪漫色彩,其中的蝉蜕在古诗词中经常被用来描述表达思想、摆脱现况、从现实中逃离的心情。
蝉蜕除了作为一种常见意象在古诗中出现,还是一味解表的中药。蝉蜕,又称蝉退、蝉衣、蝉壳、虫退,是蝉科昆虫黑蚱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其全形似蝉而中空,稍弯曲,多产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在夏、秋二季采集,采集后除去泥沙杂质,洗净,晒干。蝉蜕味甘、咸,性凉,归肺、肝经。用法用量:煎服,3~6 g或单味研末冲服。基本功效为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医学衷中参西录》提到蝉蜕“能发汗,善解外感风热,为温病初得之要药”,可以将蝉蜕与薄荷叶、生石膏、甘草同用,组成凉解汤,既能解表发汗又能清热,用于温病、表里俱热之症。须治咳嗽,肺气壅滞不利时,蝉壳可与人参、五味子同用,组成蝉壳汤(《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本药轻散,如《本草纲目》中“蝉,主疗皆一切风热证,古人用身,后人用蜕,大抵治脏腑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治疗麻疹出不快,可单用蝉蜕十枚,构成蝉蜕饮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风湿浸淫皮肤之瘙痒则可用消风散(《外科正宗》),蝉蜕配伍荆芥、防风、牛蒡子散邪透表,苍术、苦参、木通祛湿,石膏、知母清热,当归、生地、胡麻仁养血活血,另配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集祛风、祛湿、清热、养血于一方,是风疹与湿疹之良方。蝉蜕可入肝经,治疗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翳障,《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蝉花散蝉蜕与谷精草、白蒺藜、菊花、防风、决明子、密蒙花、羌活、黄芩、蔓荆子、山栀子等共用,清肝经风热,明目退翳。蝉蜕还可用于小儿的急慢惊风、破伤风,是治疗小儿夜啼之要药,《小儿药证直诀》也有一方名蝉花散,善治小儿惊风、夜啼,方中用蝉壳、白僵蚕、甘草、延胡索几味药能祛风解痉。
《名医别录》写道:蝉蜕“主妇人生子不下”,孕妇须慎服蝉蜕以免早产,《本草经疏》记载“疸疹虚寒证不得服”,见痘疹者也应当分清证型,见虚寒者再服有清热功效的蝉蜕则会越发加重。其实生活中也有类似油炸知了猴的食品,但这种油炸之后的蝉蜕与普通煎服的中药蝉蜕制法就不尽相同,再加上油炸之后其药性改变,与中药的功效就又有所不同了。
(孙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