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 贝母
《贝母》
魏晋·张载
贝母阶前蔓百寻,双桐盘绕叶森森。
刚强顾我蹉跎甚,时欲低柔惊寸心。
贝母,别称川贝、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本品鳞茎呈圆锥形,茎直立,高15~40 cm。叶2~3对,常对生,少数在中部间有散生或轮生,呈披针形至线形,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无柄。花单生茎顶,钟状,下垂,每花具狭长形叶状苞片3枚,先端多少弯曲成钩状。花被片6,通常紫色,较少绿黄色,具紫色斑点或小方格,蜜腺窝在北面明显凸出;蒴果具6纵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贝母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种植为好,产于我国青海、四川、云南、陕西秦巴山区、甘肃等。按产地不同,贝母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伊贝母。
贝母是止咳良药,有名的成药很多,例如川贝枇杷止咳露、川贝秋梨膏等,许多患者还自己去药店买来炖梨吃。常用的贝母包括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种,其名字虽然相似,但功效却大不相同,购买时需加以注意。
川贝母,味甘、苦,性微寒,归心、肺经,止咳化痰之效较强,功能润肺,临床常与沙参、麦冬、天冬、桑叶、菊花等配伍,用于热痰、燥痰、肺虚劳嗽、久嗽、痰少咽燥、痰中带血以及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等病症的治疗,但属寒痰、湿痰者则应禁用。目前已有服用川贝母出现过敏的报道,因此,过敏体质者应慎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贝母含有川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川贝母碱有降低血压、兴奋子宫等多种药理作用。
浙贝母,味苦而性寒,入心、肺经,功能解毒,临床常与元参、牡蛎、蒲公英、天花粉、连翘、薏苡仁、鱼腥草、鲜芦根、夏枯草、海藻、昆布、莪术等配伍,用于痰热郁肺的咳嗽及痈毒肿痛、瘰疬未溃等病症的治疗;与乌贼骨、煅瓦楞子、白及、黄连、吴茱萸、竹茹、清半夏等配伍可治胃痛、反酸、烧心。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浙贝母含有浙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浙贝母碱具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少支气管黏膜分泌、扩大瞳孔、降低血压、兴奋子宫等多种药理作用。
土贝母,味苦、性寒,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病毒及抗肿瘤的作用,常与其他清热解毒药物配伍使用,能治疗乳腺炎、结核、皮肤肿烂等疾病。此外,本品还有一定的杀精作用。因此,备孕的男性应该慎重选用。
(孙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