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仙茅
《仙茅》
宋·齐唐
仙方上品夸灵种,忽怪灵芝拆紫苞。
玉泽返婴看验术,少微山是小三茅。
宋代诗人齐唐通过一系列夸张的修辞手法,将仙茅描写得出神入化,更是幻想为神仙所进食服用的丹药。人们认为其就是灵芝,但拆开发现为紫色的花苞,大失所望。待人们通过它的光泽和性状,才辨认出不过是山中的仙茅草。在唐代时,仙茅是西域婆罗门进贡给圣上的,所以又称为“婆罗门参”。人们认为它的作用十分神奇,并对其加以保密,称为神药。该诗人描写的过程生动活泼,情趣盎然,为整篇诗增添了一笔色彩。
仙茅既然是神仙服用方药中的上品药,那么它的功效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它真的能够使皮肤保持光泽感吗?
仙茅是多年生草本,单子叶植物纲天门冬目仙茅科植物,又名仙茅参、婆罗门参。在四川常常称为地棕。有小毒。根状茎近圆柱状,粗厚,直生,直径约1 cm,长可达10 cm。叶线形、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大小变化甚大,顶端长渐尖,基部渐狭呈短柄或近无柄,两面散生疏柔毛或无毛。花径很短,有被毛、花朵颜色呈黄色。浆果近纺锤状,顶端有长喙。种子表面具纵凸纹。花果期4—9月。
仙茅在秋冬季节结果,采摘其果实干燥备用,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最早出自《海药本草》,主要产自我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南部等。生长于林中、草地或荒坡上。现代栽培宜选低山坡或平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
仙茅味辛,性热,有毒,归肾、肝、脾经。功效为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用于肾阳不足或命门火衰所致阳痿精冷、小便频数、遗尿、筋骨痿软、腰膝冷痹、阳虚冷泻、痈疽。仙茅能够激发人体体内阳气,因此很多人都对其多多少少有了解。但我们在使用它的同时要记住仙茅有毒,一日用量不宜超过20 g,且需分两次服用。食用过多会引起胃肠道反应,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仙茅配伍苍术、枸杞子、车前子温肾壮阳,用于肾阳不足之阳痿、腰膝冷痛;配伍团参、阿胶定喘,补心肾;配伍秦归、草蛇果治妇人红崩下血,已成漏症;配伍仙灵脾、巴戟补肾助阳。仙茅捣烂敷于痈疽处,用于治疗痈疽火毒,漫肿无头,色青黑者。仙茅补肾助阳,肾主性,是可以改善性功能的,但不可长期服用。仙茅可泡酒饮用,加入白酒适量,主治阳痿遗精、女子不孕、老年遗尿等。
是药三分毒,不可只为追求补肾壮阳而忘记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海药本草》记载:“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消食。宣而复补,主丈夫七伤,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阳。”仙茅主治肾阳虚衰所致病症,故阴虚火旺,阳亢者忌服。因其有毒,不宜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
(彭丽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