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 龙眼肉

076 龙眼肉

《龙眼》

清·吴玉麟

黄里裹冰肤,累累若贯珠。

谁将龙刮目,未许荔称奴。

益智神能健,清心暑可驱。

更怜嘉树荫,霜雪总无殊。

诗人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龙眼的外形及功效,增加了人们对龙眼的了解:龙眼能够益智醒神,补气养血。同时,诗人通过描写龙眼,向我们展现了中医药的神奇之处,勾起了我们想要探寻的欲望。中国历史源远流长,都需要我们一步步去探索。

那么龙眼的具体功效到底是什么呢?对人体有益吗?

龙眼肉又名益智、比目,无毒,由于各个地区差异,也有地区称其荔枝。龙眼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在我国东南部、西南部栽培较广,以福建最盛、广东次之。《本草求真》云:“龙眼气味甘温,多有似于大枣,但此甘味更重,润气尤多,于补气之中,又更存有补血之力。”龙眼为常绿乔木,高通常10 m,间有高达40 m、胸径达1 m、具板根的大乔木;小枝粗壮,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叶连柄长15~30 cm或更长;小叶4~5对,很少3或6对,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两侧常不对称,其春夏季开花,夏季结果,是人们常常买来食用的水果之一。

龙眼肉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其精髓就是龙眼肉,在7—9月果实成熟时采摘,烘干或晒干,取肉去核,晒至干爽不黏;或将采收的果实,去果皮及核,果肉直接晒干;可直接泡水饮用,养心安神,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

龙眼肉味甘,性温,归心、脾经,主要功效为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主要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在中药处方归脾汤里,龙眼肉配伍酸枣仁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其中龙眼肉养心安神,酸枣仁宁心安神。玉灵膏中,加入白糖,数片西洋参,主治衰羸老弱,别无痰火便滑之病者,每日一匙,大补气血。龙眼肉配伍人参,用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之惊悸怔忡,失眠健忘及脾虚气弱等症;配伍当归用于治疗血虚失眠。每天服用龙眼肉宜9~15 g。

龙眼虽然具备较高的医药价值,但也不可随意多食,一般每天食用鲜龙眼不宜超过五颗。因为龙眼属温热食物,多食易滞气。龙眼具有敛邪的作用,使邪不外达,所以温病初期患者和有上火发炎症状患者不宜食用。龙眼肉虽然有补益的作用,但是湿阻中满及胃有痰饮者忌用。鲜桂圆属于温补水果,有补血补气的功用,多食易生湿热及引起口干,严重者还会伤阴,影响月经等,所以,不可过食。龙眼肉甘温助热,小儿脏腑功能比较薄弱,多食本品会积热发病。

(陈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