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 浮萍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诗中描绘了一幅小儿划艇采莲图,用词通俗,将小艇划过水面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显得十分可爱。诗中提到的浮萍也常用来比喻漂泊不定的人,以及变化无常的人世间,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也是水田、池沼或其他静水水域中十分常见的水生植物,种类不止一种,如苹果萍、圆心萍、微萍等。其中臭名昭著的当属水葫芦,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它繁殖迅速,侵占其他生物生存空间,还滋生蚊虫,对水上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影响。浮萍也有其价值,它既可作为鸭饲料、猪饲料和鱼饲料使用,也可作为解表中药使用。
浮萍,为浮萍科植物紫萍的干燥全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在6—9月采收,洗净,除去杂质,晒干。本品为扁平叶状体,呈卵形或卵圆形。浮萍味辛、性寒,归肺经,有宣散风热、透疹、利尿之功效。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 g,也可入丸、散剂,外用可研末、煎水熏洗。味辛发散,寒能清热,又归肺经,《本草衍义补遗》评价:“水萍,发汗尤甚麻黄”,适用于风热表证。《本草图经》记载使用浮萍草与麻黄、桂心、附子、生姜煎服,治疗时行热病,发汗。荆防葛根汤(《烂喉丹痧》)中浮萍草与葛根、牛蒡子、桔梗、炒荆芥既祛风退热,还可解毒利咽,枳壳、白杏仁行气,生甘草清热解毒,土贝解毒,炒防风祛风解表,此方善治烂喉丹痧,初起发热。《滇南本草》写到其“治疥癞,疥癣,祛皮肤瘙痒之风”,在见麻疹初起时,可用浮萍与牛蒡子、蝉蜕等同用,也可单用紫背浮萍研细末,炼蜜为丸,制成浮萍丸(《医宗金鉴》),其功效为祛风解毒,治疗由风邪侵袭皮肤,气血失和导致的白驳风。此外,浮萍还有利尿之功效,《本草正义》提到浮萍“故凡风湿内淫,瘫痪不举,在外而见肌肤瘙痒,一身暴热;在内而见水肿不消,小便不利。用此疏肌通窍,俾风从外散,湿从下行,而瘫与痪其悉除矣”,治疗小便不利时,可以与连翘、冬瓜皮等能通利小便者同用,起到下通水道的作用;也可将浮萍单用,暴干,为末,服方寸匕,日三服(取自《千金方》)。
《本草经疏》写到“痈疽已溃勿服,大热由于虚者勿服,脾胃薄弱易于作泄者勿服”,因浮萍味寒,脾胃虚弱、气虚发热、痈疽已溃、脓稀色淡者忌服。《得配本草》写到“血虚肤燥,气虚风痛,二者禁用浮萍”,亡血家不可发汗,津血同源,血虚则津液不足,再下发汗之药,则津液与血液进一步枯竭,气虚者阳气不足,再下发散药物则会加重症状。
(黄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