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 白芨
《夏日幽居》
清·黄凯钧
白芨花残半夏生,经时不向市中行。
一双啄木忽飞至,和我山房捣药声。
白芨,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儿、白鸡娃、连及草、羊角七,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无臭,味苦,嚼之有黏性。白芨生长于山野川谷较潮湿处,分布于我国河南、陕西、甘肃、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白芨性味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收敛止血药,临床上常用于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治疗肺伤咳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手足皲裂等。
具体功效如下:
1.治疗肺结核:经抗痨药治疗无效或疗效缓慢的各型肺结核,加用白芨后能收到较好效果。有人认为,白芨疗法对以酪性病变为主的浸润型肺结核疗效较好;在症状方面对咳嗽、咳血等治疗效果比较明显。用法用量:研粉内服,成人每日6~30 g,一般用12~18 g,3次分服,可连服数月,最多可服至2年。
2.治疗百日咳:白芨粉内服,剂量为1岁以内0.1~0.15 g/kg体重,1岁以上0.2~0.25 g/kg体重。
3.治疗支气管扩张:成人每次服白芨粉2~4 g,每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
4.治疗硅肺:每次服白芨片5片(每片含原药1分),每日3次。
5.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成人服白芨粉每次1~2钱,每日3~4次。
6.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在严格规定的指征下,白芨疗法可能使某些患者免去手术,获得穿孔治愈的效果。
7.治疗结核性瘘管:用白芨粉局部外敷,根据分泌物多少每日敷药1次或隔日1次,分泌物减少后可改为每周1次或2次。通常敷药15次左右即渐趋愈合。药粉须送入瘘管深部并塞满,如瘘管口狭小可先行扩创,清除腐败物。实践证明,白芨外敷具有吸收与排出局部分泌物、恢复与增强机能、促进肉芽组织新生、清洁伤口、加速愈合等作用。
8.治疗烧伤及外科创伤:取新鲜白芨削去表皮,用灭菌生理盐水洗净,按1∶10比例加入无菌蒸馏水,冷浸1夜,至次日加热至沸,经灭菌处理的4号玻璃漏斗减压过滤。滤液分装于安瓿或玻瓶内,熔封。15磅高压蒸气灭菌30分钟,即成为白芨胶浆。凡占体表面积约20%以内的局部外伤或第一、二度烧伤,均可应用白芨胶浆涂敷治疗。涂药前,先以生理盐水作创面清理;涂药后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包扎固定。如无严重感染,可在5~7日后换敷。对感染创面需隔日换药1次。白芨胶浆用于一般外科创伤及烧伤。
9.治疗肛裂:取白芨粉用蒸馏水配成7%~12%的液体。待溶解后稍加温,静置8小时,过滤,成为黄白色胶浆。每100 mL胶浆中加入石膏粉100 g,搅匀,高压消毒,便成白芨膏。用药前先以温水或淡高锰酸钾液行肛门坐浴,然后用无齿镊夹白芨膏棉球从肛门插入约2 cm,来回涂擦2~4次,取出。再用一个白芨膏棉球留置于肛门内2~3 cm处,另取一个白芨膏棉球放在肛裂创面,将涂有白芨膏的纱布块敷于肛门,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全疗程10~15日。如第一日治疗不能往内塞药时,可先用多量白芨膏敷于肛门处;第二日肛门括约肌松弛,棉球便可顺利塞入并来回涂擦。
白芨功效虽多,但外感咳血,肺痈初起及肺胃有实热者忌服。
(孙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