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 蚕沙

039 蚕沙

《港口野步怀归》

宋·高公泗

天宇空青晚更佳,溪头滑石路欹斜。

山深苦竹方抽笋,日暖甘菘始放花。

莎草墙垣沾燕屎,棘针篱落聚蚕沙。

预知半夏当归去,栀子开时应到家。

蚕沙,别名蚕砂、晚蚕沙、蚕矢、原蚕屎、晚蚕矢、蚕屎、二蚕沙,为蚕蛾科昆虫家蚕幼虫的干燥粪便。本品呈颗粒状六棱形,长2~5 mm,直径1.5~3 mm,表面灰黑色或黑绿色,粗糙,有6条明显的纵沟及横向浅沟纹,质轻、脆,手捏易成粉末,气微,味淡。育蚕地区皆产,以江苏、浙江、四川等地产量最多。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时的粪便为主,收集后晒干,簸净泥土及桑叶碎屑,生用。

蚕沙味甘、辛,性温,归肝、脾、胃经,功效为祛风除湿、和胃化浊、活血通经,主治风湿痹痛、肢体不遂、风疹瘙痒、吐泻转筋、闭经、崩漏等。实验表明,蚕沙具有抗癌及光敏作用;经日光照射的蚕沙对小鸡具有钙化骨骼的作用;其水提液具有抗牛凝血酶作用,可显著延长人血纤维蛋白质凝聚时间。

蚕沙和其他方药配伍,也有诸多功效:

1.治风湿痛或麻木不仁:晚蚕沙30 g,煎汤,临卧和入热黄酒半杯同服。

2.治风缓麻痹,诸节不遂,腹内宿痛:蚕沙炒黄,布袋盛,酒浸内服。

3.治风瘙瘾疹,遍身皆痒,搔之成疮:蚕沙一升,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滓。温热得所以洗之,宜避风。

4.治干湿癣:蚕沙120 g,薄荷15 g。上为末,生油调,搽之;湿者干掺之。

5.治带状疱疹:蚕沙30 g,雄黄12 g。共研末,用香油调敷患处。

6.治月经久闭:蚕沙120 g(炒微黄),无灰酒一壶。重汤煮熟,去滓。温饮一盏。

7.治吐血、衄血、大便下血:蚕沙30 g,炒黑成炭,研末。每日2~3次。每次3 g,开水送服。

8.治血淋:晚蚕沙,研为末,每次于食前酒送下6 g。

蚕沙虽好,但血虚不能荣养经络、无风湿外邪者禁用。胃肠虚弱者忌用。孕妇、儿童不宜用。本品的最大用量不可超过15 g,且不宜久服。

木瓜与蚕沙均能袪风湿、和胃化湿,以治湿痹拘挛及湿阻中焦之吐泻转筋。但蚕沙作用较缓,又善袪风,故凡风湿痹痛,无论风重、湿重都可应用;木瓜善舒筋活络,长于治筋脉拘挛,除常用于湿阻中焦吐泻转筋外,也可用于血虚肝旺、筋脉失养、挛急疼痛等。

(孙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