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 白术
《采白术》
宋·梅尧臣
吴山雾露清,群草多秀发。
白术结灵根,持锄采秋月。
归来濯寒涧,香气流不歇。
夜火煮石泉,朝烟遍岩窟。
千岁扶玉颜,终年固玄发。
曾非首阳人,敢慕食薇蕨。
白术,别名于术、冬术、浙术、山蓟、山精,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白术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 cm,直径1.5~7 cm,表面为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纹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有裂隙。白术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原生于山区丘陵地带,野生种在原产地几乎绝迹,现广为栽培,我国浙江、安徽、江苏、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均有,其中,浙江嵊县、新昌地区产量最大;于潜(现杭州市临安区)所产品质最佳,特称为“于术”。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功效为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等。根据药理研究,白术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淋巴肉瘤腹水瘤及人109食管癌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胃肠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能抗胃溃疡;此外,还有解痉、保肝、抗菌等药理作用。
白术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也能治疗诸多疾病:
1.治脾虚胀满:白术60 g、橘皮120 g,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食前木香汤送下三十丸。
2.治痞,消食,强胃:白术60 g、枳实(麸炒黄色,去穗)30 g,上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多用白汤下,无时。
3.治自汗不止:白术末,饮服方寸匕,日二服。
4.治风瘙瘾疹:白术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5.治嘈杂:白术(土炒)120 g、黄连(姜汁炒)60 g,上为末,神曲糊丸,黍米大。每服百余丸,姜汤下。
白术与苍术,古时统称为“术”,后世逐渐分别入药。二药均具有健脾与燥湿两种主要功效。然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宜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宜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此外,白术还有利尿、止汗、安胎之功,苍术还有发汗解表、祛风湿及明目的作用,分别还有其相应的主治病症。
白术作用颇多,但是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慎服;内有实邪壅滞者禁服。
(孙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