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 滑石
《龙门阁》
唐·杜甫
清江下龙门,绝壁无尺土。长风驾高浪,浩浩自太古。
危途中萦盘,仰望垂线缕。滑石欹谁凿,浮梁袅相拄。
目眩陨杂花,头风吹过雨。百年不敢料,一坠那得取。
饱闻经瞿塘,足见度大庾。终身历艰险,恐惧从此数。
滑石,别名液石、夕冷、活石、生滑石、飞滑石、白滑石、画石,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的块状体,采得后,去净泥土、杂石,或将滑石块刮净,用粉碎机粉碎,过细筛后即成滑石粉。本品呈扁平形、斜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全体白色、蛋青色或黄白色,表面有珍珠样光泽,半透明或不透明,质软而细致,手摸有滑润感,用指甲即可刮下白粉,无臭,无味,有微凉感,以整洁、色青白、滑润、无杂石者为佳。滑石多产于变质岩、石灰岩、白云岩、菱镁矿及页岩中,分布于江西、山东、江苏、陕西、山西、河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辽宁等地。
滑石味甘、淡,性寒,归膀胱、肺、胃经。
滑石的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保护皮肤和黏膜的作用:滑石粉由于颗粒小,总面积大,能吸附大量化学刺激物或毒物,因此当撒布于发炎或破损组织的表面时,对组织有保护的作用;内服时除保护发炎的胃肠黏膜而发挥镇吐、止泻作用外,还能阻止毒物在胃肠中的吸收。滑石也不是完全无害的,在腹部、直肠、阴道等处可引起肉芽肿。
2.抗菌作用:用平板法时,使培养基含10%的滑石粉,对伤寒杆菌与副伤寒甲杆菌有抑制作用;用纸片法则可测出滑石对脑膜炎球菌有轻度抑菌作用。
因此,临床上,滑石常用于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祛湿敛疮,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但是脾胃虚弱者、热病津伤者或肾虚滑精者均应禁服,孕妇慎服。
此外,滑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如下用处:
1.烦热多渴:用滑石二两,捣碎,加水三大碗,共煎成三碗。去渣留水,和米煮粥吃。
2.女劳黄疸(下半天发热恶寒,小腹急,大便溏黑,额头变为黑色):用滑石、石膏,等分为末,大麦汁送下,一日三次。小便大利即愈,腹满者难治。
3.伤寒症流鼻血(因汗出不来而流鼻血:如血色紫黑,不可止血,还要服温性之药,等到有鲜血流出,便急服本药止血):用滑石粉和米饭捏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在口中稍稍嚼破,清水送下。血立止。
4.小便不通:用滑石粉一升,加车前汁,调匀,涂脐的周围,干了就换。冬天没有车前汁,可用水代替。
5.妊妇尿涩不通:用滑石粉和水调匀,糊在脐下两寸处。
6.伏暑吐泻(小便赤色、心烦、口渴):用滑石(烧过)四两、藿香一钱、丁香一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此方名“玉液散”。
7.风毒热疮(遍身流黄水):先用虎杖、豌豆、甘草各等分,煎水洗浴,然后用滑石粉扑敷身上。
8.下部湿汗,脚趾缝烂痒:用滑石一两、石膏(煅)半两、枯白矾少许,共研为末,干搽患处。
9.打伤肿痛:用滑石、赤石脂、大黄各等分,共研为末。热茶洗伤处后将药敷上。
10.热毒怪病(眼睛发红,鼻子肿大,喘气,浑身出斑,毛发如铁):用滑石、白矾各一两,研细,加水三碗,煮成一碗半。不停地饮此水,饮完为止。
(杨倩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