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教育思想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毛泽东同志及其他领导人在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十分重视教育对于全社会的影响。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形成的毛泽东教育思想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在1950年初,“健康第一”的号召被毛泽东同志提出,他讲到要把身体锻炼好,学习好与工作好才会得到基本的保障。同时他还详尽地论述了德、智、体三方面相结合的巨大影响,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才培养点亮了方向。在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7]。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1958年,毛泽东提出要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融合的原则。同年9月,国务院发表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8]毛泽东同时又提倡学校中设置技术类的教育课程,兴办农场和工厂,学生便能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工作。第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新中国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学校忽略了教育要注重质量,转而去赚取利润。对于这一问题,毛泽东判断出,对我国的教育体系、教学内容、教育结构进行调整已成必然,需要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教学原则。毛泽东对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进行深入研究后讲到学习不能只重视书本知识,还必须参加实际锻炼,要学会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毛泽东对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同样进行了阐述,他说学生不应该是教育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该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他数次指出,学生应该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各方面发展。要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来影响老师的教育主导性。关于教育的过程,老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丰富教育形式。第四,坚持群众路线。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保障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根本权利,进而形成教育的全民化。在1934年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道:“这里一切文化教育机关,是操在工农劳苦群众的手里,工农及其子女有享受教育的优先权。”[9]抗战期间,毛泽东说,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属于全民族的,是科学的、大众的,是全民共有的,并非部分人的私有。他在文化教育理论上做了概括性的总结。概括而言,教育影响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