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使命的立德树人观

(一)回归教育使命的立德树人观

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明确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6]立德树人思想由来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阐释教育理念的理论精髓。可以说,立德树人思想以传统价值观为精神滋养,是贯穿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一条主线。回归教育使命,围绕“立德树人”来开展教育教学,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念宏大的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是新时代开展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保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立德”与“树人”二者紧密结合,密不可分。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抛开道德素质,人的发展轨道就会出现偏离。而后者是前者的根本目标,没有人才培育这一命题,道德培育不过是一纸空谈。由此可见,立德树人所强调的不仅仅在于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同样也对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做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方向正确,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才能畅通无阻。落实习近平立德树人理论,要以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为落脚点,充分地“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力求践行“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育人路径。“以文化人”是通过文化的潜藏性和融会性,潜移默化地对人民进行思想熏陶和现实教育。要注重以中华文化品格为土壤,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感召力,以此增强文化凝聚力,提升人民的文化认同。“以德育人”所强调的不仅仅是道德素质,还有理想信念、法律素养等。新时代,以德育人,必须首先尊重“德”的科学性,不仅要注重师德,也要塑造学德。教师要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

习近平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对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科学论断。习近平关于“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的重要观点是新时代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身之本。新形势下,习近平“立德树人”理念有利于深入履行立德树人职责,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它的提出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的深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起到了良好的价值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