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的发展标准

一、“世界一流”的发展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教育发展部署,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提出了“世界一流”的发展要求和标准。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教育总体水平处于世界中上行列,其中,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尤为显著。2017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34]2018年,中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3833万人,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1/5,高等教育整体结构不断完善,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为国民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坚实保障。2019年,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共有22所高校进入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500强,32所高校进入美国USNEWS世界大学排名500强,1079个学科进入ESI前1%,120个学科进入前1‰,充分表明我国的教育实力显著提高,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集中反映,以上数据充分证明,中国开始迈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方阵,发展世界一流水平的教育成为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重要命题。[35]

我国在2015年提出了要办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建设项目,提出了“世界一流”的教学发展标准,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从重视数量到重视高校发展质量的转变。从建设“双一流”高校的视角来看,“世界一流”的标准不仅有一系列可量化的要求,比如具体可以体现在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科研成果、创新能力,体现为留学生比例和国际化办学环境的国际化程度、自身特点的保持等方面,更重要的是“世界一流”标准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一流”是一种发展层次的表达,而不是对高校类型的定义。每所大学都有自身的办学特色,每所大学对自身的定位、责任和未来命运的思考在长时间的积淀下而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特色就由此产生了。这样来看,世界一流标准的大学一定会明确自身在社会和历史中的定位,且这个定位是正确而意义重大的;明确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责任,且用实际行动坚决担负起这个责任;明确所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且这种素质能够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和人生价值;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和转型方向,且这个目标和方向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有极大帮助,能够充分显示我国各方面的优势地位。

要办“世界一流”的教育,就要坚定不移扩大教育开放。教育对外开放需要同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作斗争,还要应对各种偏见。当前我国教育对外开放面临一些挑战:由于我国综合实力在国际社会的快速上升,引起了国际敌对势力的不满,他们在鼓吹“中国威胁论”的同时,给我国进行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制造了很多限制阻碍。但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封闭并不能自保,只有增强自身的教育实力,在扩大教育开放中直面挑战,才能彻底战胜这些艰难险阻。教育开放是一种双向开放,包含“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办世界一流水平的教育就是要把我国的教育放到世界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比较,以一流水平为目标,取长补短。教育开放要积极地“引进来”,吸收其他国家发展教育的成功经验,引进优秀的教育资源,其中包括教育过程中使用的先进设备、教育环境的打造方式等硬件设施和条件,以及教育人才、优秀学生、先进的科技知识文化、教育管理模式等软资源,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提高我国教育事业的实力。教育开放要主动地“走出去”,积极推进境外办学,例如我国在世界各国设立孔子学院,传播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要欢迎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生活,将在中国的见闻、学习到的知识、文化、习俗传播向世界各国,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要鼓励我国的出国留学生在留学过程中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文化,并在国外塑造好中国形象,鼓励他们学成归国,为建设祖国做贡献。这种留学生的互动其实是教育对外开放的一种下沉,更加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交互过程中,还要与他国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和人才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以强扶弱和强强合作提高教育对外开放的水平,不断扩大教育开放的范围,提高教育合作的层次,实现国内和国际两种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扩大教育对外开放,还需要大批能够完成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人才。要管理教育对外开放事务,需要培养一批专门的人才,他们既要懂得教育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我国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开放相关国的对外政策,又要清晰明确国际形势和各国的开放动态,同时还要对国际社会的行动规则有详细的认识,这就需要增加我国在国际组织工作的人员数量,提高国际组织中我国办事人员的占比。这些国际组织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并且由于我国没有专门、系统地建立高校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的通道,过去对于国际关系的人才培养力度和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我国这类人才短缺,缺少专门管理教育对外开放事宜的人才,给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不利于维护我国在国际上进行平等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权利,这是我国目前扩大教育对外开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以“世界一流”标准办教育,有利于吸收国外教育办学经验,依“世界一流”的标杆改善我国教育硬件条件,促进教育软件水平提高,推动我国教育整体不断向世界最高水平发展,培养适应新时代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优秀人才,也有利于在教育开放中传播我国优秀教育理念和传统文化,增强同世界教育强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教育成为传播中国声音、传递中国理念的重要途径,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