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教育思想

(二)邓小平教育思想

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形成了其独特的、具有时代特色和内容丰富的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包含以下内容:第一,教育优先于发展。治理好国家必须依靠人才,想要培养出好的人才就必须要依靠教育。“文化大革命”期间,对知识分子错误的定位,打乱了我国的人才培养计划,导致我国损失了大量人才。邓小平数次表达了要把教育放在战略发展的第一位,是完成教育现代化、发展现代化经济的必由之路。他在党的十四大上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教育科技文化水平。第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的“三个面向”是1983年10月邓小平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他在1985年5月发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又谈到了教育的“三个面向”。教育面向现代化就是要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陈出新。教育面向世界指的是要懂得学习和借鉴不同国家具有优势的教育方法和观念,进而提高自己的教育发展水平。教育面向未来指的是教育需要具有预见性,能够依据社会上的变化与发展情况以及客观的发展规律办好教育,培育出对于社会的发展有帮助的人才。第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教育思想就是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前提条件和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另外,不能轻视老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及地位,不只学生要尊重教师,而且整个社会都要尊重教师。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担,传播着知识,是人类文明维护者。第四,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要完成的教育目标。“四有”中“有理想”就是要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理想作为推动个人发展的精神动力,在个人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党和国家培养的人才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自愿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有道德”就是要能把个人的发展融入社会、国家的发展中去,遵从集体的发展。“有文化”就是要成为一个有文化知识的人,用自己的知识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纪律”就是要让受教育者能够自觉遵守社会的规章制度,共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