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人才培养环境,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四)改善人才培养环境,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人才培养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氛围,要以良好的环境凝聚人才,通过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意识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人才培养的环境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66]作为一个开放的中国,在人才工作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明中国具有广纳天下英才的胸怀。在知识经济时代,高层次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好的环境是培养一流人才的前提。习近平在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方面提了三点要求:一是要规划引领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都作出了相应的人才培养规划,重点要扩大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规模;二是完善高校布局结构、层次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三是要实现模式创新,如在本科实现自主选择专业、课程等模式,以及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等方面都作了相应指示。总而言之,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将有利于人才培养,要加快形成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让人才根植于沃土里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