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改革开放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年来,教师地位和工资待遇得到显著提升。习近平总书记还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就高度重视教师工资问题,在他的带领下,南牛公社南永固小学的民办教师待遇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教师的社会地位对于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非常重要,对于他们是否长期从教和终身从教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教师职业的收入水平与其他行业比起来相对较低,尤其在农村地区,教师工资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稳定教师队伍的前提是要提高教师工资收入。
新时代,我们仍然面临城乡、区域、校际等教育资源条件的不均衡;教师收入较低,尤其是基层教师。因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改善教师低收入现状。为提高乡村教师收入,解决编制、职称等问题,2015年4月1日颁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明确作了规定。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节前夕再次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中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出深化学校内部人事薪酬制度方面的改革。为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促使教师队伍发展能够为各级各类教育带来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撑,2017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出台,从五个方面指出如何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第一,从教师地位出发。要突出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职责,高度重视公办中小学教师是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律地位。对中小学的教师要着力提升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吸引更多教师长期从教。第二,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应当提升收入地位待遇,主要表现为要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我国教师工资水平和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也较低。因此要结合当地公务员的收入水平来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确保他们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这一政策提出要保证教师能够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绩效工资的分配更多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老师倾斜。对于特级教师每个月要多给500元的补助。第三,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目前,教育发展的瓶颈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乡村振兴就需要振兴教育。因此要深入实施乡村支持计划,对边远艰苦地区落实津贴政策,在生活上提高补助,改善教师住宿环境,不仅要解决乡村教师居住问题还要解决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医疗保健等各类问题。第四,维护民办学校教师权益。长期以来,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比起来,他们不能享受到和公办学校教师在科研、职务评定、医疗等方面的权利。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的社会保障机制。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都致力于培养人才,教师并没有根本性的差别,因此,强调民办学校应当和教师签订协议、按时发工资、增强业务培训,在教龄、住房、医疗等方面要与公办学校教师享有相同的权利。第五,激发教师教育活力,提高地位。为促使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风尚,可以大力通过评选“时代楷模”“最美教师”来提升对教师地位的重视。提高教师地位才能激发教师热情。因此,《意见》要求要保障教师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扩大教师民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