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第一的体育观

第五节 健康第一的体育观

作为“德智体美劳”五字教育方针中的重要一环,体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体育发展从表面上看不仅与个人健康有关,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体育水平。在高科技高度发达、各类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在获得巨大便利的同时也被各种电子产品裹挟和异化。部分青少年沉迷于电子产品的现象尤为严重,其后果是不少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下降——肥胖、近视、肩颈等问题不断出现。伴随科技的发展、物质产品和精神文化的丰富,要逐步解决大众体育缺失、大众体能逐渐退化、公共体育设施以及学校体育弱化等失调问题。2015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里集中介绍了近年来中国青少年体育领域的基本概况和主要进展,从报告中发现经过多项身体素质检测,不少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甚至不如中学生。虽然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学校体育教育上有所发展,但是国民体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提高的程度不够,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是一些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不够、执行不到位。基于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学校和学生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度较高,从而忽视了身心健康。从学生层面看,一些学生的体育活动是为了应付体育测试,缺乏主动性;从学校层面看,学校体育设施不完善,学校体育活动也大多局限于田径运动,缺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总体上来说,学校对体育的实施力度不够,以致不能充分发挥体育的预期作用。

大中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未来社会进步的主要生产力,将直接影响中国梦的实现。体育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1952年,毛泽东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邓小平提出要面向群众推广体育运动;江泽民强调了体育在群众生活中的地位,把增强人民体质作为体育的根本任务;胡锦涛总书记认为体育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能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迈进;习近平总书记自身也对体育运动非常喜欢,长期关注中国体育,也身体力行去推行我国体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参加和出席各种体育活动和赛事中发表的一系列讲话都提到了他对体育的热爱和关注,他站在治国理政角度,既强调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性,也重视体育教学的基础性,尤其是从“中国梦”“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战略高度重视发挥体育精神。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提出我们要打造体育强国,把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上升到“体育强则中国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在“女排精神”“乒乓精神”等的激励下,中国体育事业迎来了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发展体育是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要通过发展体育来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因此,学校发展体育尤为重要,通过重视体育事业来使青少年重视自身健康问题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除了要树立健康和体育的理念,同时也需要“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我们也应重视体育精神的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