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开放: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第七节 教育开放: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教育也需要开放。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审议各种重要文件以及参加各种会议和外交场合等方面都阐述了中国主张。这些实践和观点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教育,教育开放有利于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习近平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69]这一思想备受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将这一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方略,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它表明我们需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各国文化的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就没有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013年4月21日,习近平在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贺信中指出人类社会在面对各种问题的时候,需要的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而教育也是如此,顺应全球化大势,各国要加强文化交流,促使各国的学生增加了解,为人类的和平和发展做出努力。2013年9月25日,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贺词时习近平指出:“中国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推动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70]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演讲中指出,“人们希望通过文明交流、平等教育、普及科学,消除隔阂、偏见、仇视,播撒和平理念的种子”[71]。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对教育提出了要实现教育开放的战略方向。2018年3月11日下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投票通过了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序言的提议,这标志着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意见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广泛支持。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促进中国教育的大发展,把对外文化交流的设想落实到教育开放发展的实践中,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结合起来,提升教育开放的时代价值。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72],再一次说明了扩大文化交流实现教育对外开放的观点。

对外开放不仅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同时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为了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就要做好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倡议对于构建开放的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够促进世界繁荣发展与和平稳定。这一倡议与教育对外开放可以无缝衔接,教育对外开放可以沿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中国目前已经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努力建成“一体两翼”的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即坚持“一带一路”共同体,而“两翼”则是深化国际教育合作、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另外孔子学院也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桥梁与纽带。

开创教育发展新格局是新时代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习近平关于教育对外开放的系列重要论述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理论依据,该理论立足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有利于文明的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