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
信息化是当下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目前我们已经处于信息化时代,在这一时代我们必须掌握好信息技术技能,因为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教学方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课堂讲授,而当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并与之融合创新发展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与新的教学方式相匹配的现代化教育形态和教育系统也逐步从数字化教育转向智慧教育,智慧教育将是信息化时代教育的必然趋势。教育形态经历了多媒体教育阶段,主要是通过多媒体系统、设备来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数字教育阶段,即开展基于各种数字技术的在线教育教学,实现网络化、泛在化学习;智慧教育阶段,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利用新兴技术,构建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与教育模式,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高度个性化学习与区域教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92]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具有深远意义,以“融合、创新、智慧”为核心特征的区域智慧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多条政策的出台也表明了国家在着力推动教育方面的改革和发展。2011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到要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并且到2020年要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中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使教育信息化整体上要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我们实现了“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有效促进了信息化对教育改革事业的推动,同时也提升了国际影响力,但这还并不意味着教育信息化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为深入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了把“互联网+教育”发展得更好,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要实施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依托各类的智能设备实现智慧教育的大规模覆盖。
在意义价值上,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可以促进教育行业不断发展。在衡量和考察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水平发展的时候,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很重要的考察标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的效率和教育资源的使用率,使得整个教育行业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发展。如今,信息技术水平日新月异,教育行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也需要及时创新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把最新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行业中来并且不断更新融合模式,教育信息化水平才能不断提高。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实际案例中,无论国内国外,已有的经验表明:“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和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结构”这个中心问题,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过程中必须始终紧紧围绕的关键,否则是不会有成效的,且是要付出代价的。同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也必须要树立正确的革新思维,要从根本上和源头上去改革和创新。也就是说最根本的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而不只是浮于表面地去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的环境和方式。经过10余年的实践与总结,中国政府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其含义包括:首先,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因为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为教育的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这一变革的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其次,这种“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一方面,信息技术要进入教育教学过程,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这正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之所以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全新观念与做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质与确切内涵所在。
要促进教育信息化,需要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这种动力与支撑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从而促进教育公平;第二,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第三,能在创新教育模式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会给教育教学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教育方式,甚至给教育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发展,比如通过网络进行线上授课的形式,就是对传统固定空间的教师面对面当场授课形式的革命性的发展和进步,使得教育教学方式更加灵活便捷,符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需要。同时,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也会产生新的更高级的需求,这就使得教育教学在现实的应用中,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也促进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应当大力促进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充分应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便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促进教学结果质量的提升。教育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永恒的话题,每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都是离不开教育的,这也就意味着教育信息化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发展潜力,无论是对于教育本身还是对于信息化本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1]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86页。
[2]沈胜林:《基础教育发展之我见》,《教育科学论坛》,2017年第22期,第1页。
[3]高蔺莎:《新课改下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研究》,《新课程研究》,2008年第9期,第81页。
[4]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人民日报》,2016年9月10日第1版。
[5]顾明远:《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纪实》,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02页。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59页。
[7]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4页。
[8]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224页。
[9]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4页。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61页。
[11]《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教育大辞典 第3卷,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军事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227页。
[1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9页。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23页。
[14]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2页。
[1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70页。
[1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54页。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6页。
[18]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4页。
[19]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31页。
[20]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2页。
[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7页。
[2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9页。
[23]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4页。
[2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4页。
[25]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人民日报》2016年9月10日第1版。
[2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5页。
[27]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库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高校实践育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40页。
[28]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第2版。
[29]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第295页。
[3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78页。
[31]汪勇:《利益多元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人民出版社,1917年,第9页。
[32]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79页。
[33]《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人民日报》,2016年9月10日第1版。
[34]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49页。
[35]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2页。
[36]钟秉枢:《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中国学校体育》,2019年第1期,第10页。
[37]《习近平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并接受奥林匹克金质勋章》,《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0日第1版。
[38]《习近平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人民日报》,2017年1月19日第1版。
[39]本报讯:《习近平看望南京青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 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全国各族人民慰问运动健儿 勉励他们赛出成绩赛出风格赛出当代中国青少年风采》,《人民日报》,2014年8月16日第1版。
[40]本报讯:《习近平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交谈时强调:中国朝着体育强国的目标迈进》,2014年2月8日第1版。
[4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70~71页。
[42]习近平:《个人梦体育强国梦中国梦紧相连》,《解放日报》,2014年2月8日。
[43]阿袁:《鲁迅先生的心里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71页。
[44]《习近平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人民日报》,2016年7月26日第1版。
[4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70页。
[46]新华社:《习近平听取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情况汇报——习近平: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中国残疾人》,2016年第4期,第14页。
[47]习近平:《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人民日报》,2013年9月1日第1版。
[48]《习近平会见第31届奥运会体育代表团》,新华社,2016年8月25日。
[49]沈壮海:《论文化自信》,湖北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3页。
[5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1页。
[51]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学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1页。
[5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4页。
[53]邵文辉:《求大同》,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15页。
[54]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5页。
[5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6~17页。
[56]本报讯:《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人民日报》,2014年3月28日第1版。
[57]沈壮海:《论文化自信》,湖北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60页。
[58]肖贵清、张安:《关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几个问题》,《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年第1期,第29页。
[59]肖贵清、张安:《关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几个问题》,《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年第1期,第29页。
[60]费孝通:《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新华出版社,2014年,第15页。
[6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258页。
[62]莫文希、郑唯:《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探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第25页。
[63]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9页。
[64]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9页。
[6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156页。
[6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4页。
[67]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2月18日第2版。
[68]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4页。
[69]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52页。
[70]刘翠兰:《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20期,第13页。
[7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264页。
[7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26页。
[7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84页。
[7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26页。
[7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33页。
[7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55~356页。
[7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13页。
[78]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页。
[79]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70页。
[80]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233页。
[8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65页。
[8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5页。
[8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181页。
[84]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11~12页。
[85]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页。
[86]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人民日报》,2016年9月10日第1版。
[87]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人民日报》,2016年9月10日第1版。
[8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53页。
[89]习近平:《习近平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人民日报》,2015年5月24日第2版。
[9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720~721页。
[9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200页。
[92]徐宪平:《新基建:数字时代的新结构性力量》,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2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