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社会在发展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为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体制改革。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来破除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教育体制由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组成,教育机构涵盖了教育实施机构和教育管理机构。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说到底就是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这也是根本任务。1978年以来,这40多年不仅是经济发展的40多年,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40多年,历经40多年的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重大发展,我国解决了“穷国办大教育”的难题。我国教育体制是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的模式。

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我国经历了五个时期。一是教育体制改革的“破冰期”(1978—1984年)。在1978年之前,高等教育是依靠国家出资,政府举办,高等教育属于国家计划中,这难免使得学校学科单一、模式单一。经历“文化大革命”后,文化事业百废待兴,通过恢复高考,增加高等学校的自主权,开展了对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由政府出面来扩大高校的自主权。二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初步发展(1985—1991年)。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启了教育改革,改变了国家统一招生制,扩大了高校的自主办学权,实现由中央、省、市三级办学体制,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影响,办学体制也更加多元化。三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期(1992—2001年)。党的十四大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目标,而教育发展也要适应其改革需要。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颁布,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改变政府包揽办学格局,转变政府职能,增加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在这一时期增强了社会力量共同办学。四是教育体制改革的转型期(2002—2012年)。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办学规模大力扩张,建立起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民办教育体系、区域性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机制。在这一时期更加注重促进教育公平,突出强调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保障、改变贫困地区办学条件等。五是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2013年至今)。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背景下,更加强调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对人才培养、招生制度、办学等方面都提出要深化改革,着力实现“重点突破”到“系统推进”。

历经25年的建设,我国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从各方面发力,多点突破,不断向纵深推进,搭建起了新体制的“四梁八柱”,整体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但是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在部分关键领域还未全面覆盖。为提高教育发展的质量,2014年3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提到要研究教育体制改革问题;他在2016年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指出要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以及考试招生等制度方面的改革。2017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缓解,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各方合力推进的格局更加完善,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提供制度支撑。[57]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应当从教育评价导向方面去彻底地突破原有的应试型导向教育,坚决克服“五唯”顽疾痼瘴。

改革尚未停止,在进入深水区的时候要实施教育、经济等多领域的改革,在教育上必将改革不合理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促使各级各类教育顺应教育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