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为改善多年的应试型教育模式的不足,为促进教育公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才能使更多人享有教育资源,才能使发展成果为人人共享。
为解决在考试招生方面存在的不公正现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举措。《实施意见》指出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2014年开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68]《实施意见》从五个方面回应了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它开启了我国考试招生制度的探索性改革。第一,改进招生计划方式。这一措施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首先是中西部地区的录取率还较低、城乡之间入学差异也很大,因此提出要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其次是部署和省属重点高校留有一定名额给贫困地区学生,从而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第二,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已经严重影响学生成才,通过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过综合考核学生素质来改变原有的模式。第三,改革招生录取机制。这一改革对考试招生制度整体改革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为改善高考的不合理加分,取消了体育、艺术等特长加分,完善高校自主招生,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招生更加透明化。第四,改革监督管理机制,主要是为了公平起见,要求信息公开,加强制度保障,以及加大违规查处力度。第五,在少数城市开展高考试点,率先在上海、浙江出台新政策,改革考试科目,取消文理分科。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统筹规划,率先在上海、浙江两地进行试点实施、分步进行、有序推进。《实施意见》的核心理念就在于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这一改革必须要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考试,考试只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尺度,加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才能使选拔人才更加公平,才能以“人”为本。同时这一制度还需要有效监督,防止特权介入才能维护其公平。考试招生制度坚持“立德树人”,考试内容要符合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要有意识地培养相应人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等,在价值观上积极引导。只有强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才能在2020年基本形成“考试成绩+素质评价”的考试招生模式。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的背景下,习近平希望人才培养开发的关键是要把孩子从分数中解放出来,人生道路千万条,各行各业都可以成才。
总之,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立足于中国国情,《实施意见》是根据多年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践总结而成的文件,是继恢复高考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新的里程碑。它指出了目前教育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才能更加公平地培养和选拔人才。坚持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