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流需坚定文化自信

(一)人文交流需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0]没有文化兴盛的支撑就难以使国家、民族强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更离不开中外人文交流。中华文化底蕴深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外人文交流既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也有利于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媒介,按照文化传播学理论,国家的对外话语体系主要包含“故事”和“信道”两方面。“故事”即讲好中国故事,通过交流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源于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信道”指的是交流、传播的通道。[81]中国向世界阐释中国特色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是文化交流的底气,通过对外人文交流展示中国的文化遗产、传统节日、文学艺术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守革命文化的鲜明底色。历史不能遗忘,中外人文交流通过宝贵的革命文化来展示中国人民奋勇拼搏、开拓未来的精神,同时也能展示中国热爱和平的决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能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应当学习雷锋精神、航天精神、女排精神等。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诸多演讲、致辞中彰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他常常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在世界文化激荡的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才能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