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的新思考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等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变化,人们的工作效率也随着信息化的应用大大提高,实现了“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人不离家照样能办事”。信息时代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更使得人们的学习内容更丰富、学习方式更灵活,原有的知识体系、教学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信息化催生了各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化的价值对教育模式、方法等产生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在教育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教学资源可以共享,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渐被弱化,为适应时代需求,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是摆在当前许多教育者面前的一个课题。2015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开幕式上指出,在当今世界,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能够对人们的思想、生产等多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也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指引。习近平指出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中国应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其次是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互联网事业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显著进步和成绩。”[85]
我国教育面临的关键问题是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提升教育质量,而在提升质量的同时,单靠传统的教育方式很难实现,因此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是一条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高度关注,他也很重视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的讲话中、在致第四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对信息技术进行了论述,他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战略目标和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描述能够指引新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制定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有效构建起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四梁八柱”,推动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出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做出了教育信息化发展整体部署。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高位布局、高点起步、高速发展的新时代。2018年4月,教育部连续出台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等一系列重大文件,提出了发展人工智能,到2022年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构建全民学习的网络空间环境等一系列重大部署。此前,教育部专门为提升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制定了专业标准,首次提出《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实施了覆盖全体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工作。
教育每一次大变革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习近平有关教育信息化的论述也正是在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思想,这些重要论述都是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理论以及科技创新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信息化将在其思想的引领下实现更美好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