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健康第一、体育第一的观念

一、树立健康第一、体育第一的观念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健康,健康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了大健康观念,大健康观念包括经济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和人的健康。对于人的健康也提出了全健康的观念,全健康包含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瞄准的是人的健康,针对的是学生健康的短板。[36]

在2018年9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这是继“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之后,从教育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加强体育观念。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时期,正是打好身体基础的“黄金时代”。从人体自身的发展来看,这一时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这个时期里得到相应的锻炼效果会比成年以后时过境迁再锻炼好很多,早期的锻炼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成年以后才开始的锻炼往往收效甚微。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工作,因此加强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把每个人的健康放在首位,还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和管理工作。学校的体育教育不能目光短浅,要立足长远考虑,切实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保障学生能够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也为他们将来从事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准备。总的来说就是要树立健康第一、体育第一的观念,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每个学生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后才能顺利完成其他方面的教育,这对于以后走向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是众多教育的首位,长期的锻炼使其拥有健康的身体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影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只有青少年健康才能肩负民族大任。然而我国现行的体育教育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基层学校体育意识淡薄落后,与国家标准有差距;二是体育教学观念仍然落后,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是忽略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四是缺乏体育创新意识,忽略终身体育锻炼观。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他在参加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时,提出品牌要创新,质量要过硬,因此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领导抓住机遇对产品进行了创新,并邀请了体育健将进行代言,从而产生了品牌效应。2012年,习近平在洛杉矶观看NBA比赛,还与国外体育明星合影,这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的热爱。在2013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表明自己是一个体育爱好者,很喜爱游泳、爬山等运动,年轻时还很喜欢足球和排球。同年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时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体现了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全民健身有利于增强体魄,是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关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将人民身体健康纳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中。人民的身体健康直接关系到民族昌盛、国家富强。习近平曾提到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相连,因此呼吁全国人民参与其中,树立坚持运动的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人民体质。2013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明确指出:“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同步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37]在2014年2月6日,他在俄罗斯索契会见巴赫时再次强调了我们要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目标;2月7日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谈到他喜欢游泳、爬山等运动,他在四五岁就学会了游泳,还谈到他喜欢足球、排球、篮球、网球、武术等运动,在冰雪项目中,他喜欢看冰球、速滑和雪地技巧,同时重申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体育强国。2015年2月27日,以习近平为领导的全面深化改革小组第十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为足球改革提供了强大动力。实践证明,全面深化改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发展理念最鲜明的特色。2017年他在出访国际奥林匹克总部时指出:“我们将以北京冬季奥运会为契机,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38]同时,大力发展群众体育,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国民健康。2017年8月27日,习近平在天津会见全国群众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时强调,要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体育强国,要举办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体育强则中国强”的体育思想,反映了习近平对体育的高度重视。这一思想是对历代领导人体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习近平强调:“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39]因此“要分类指导,从娃娃抓起,扎扎实实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持之以恒开展群众体育,不断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40]。体育强则中国强,体育兴则国运兴。

体育强国这个概念早在1983年的《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里就有所体现,2008年胡锦涛指出我们要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体育强国的建设包括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文化等体育综合实力的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道德、意志品质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因此学校的体育教育是提升体育综合实力的重要场所,是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传播体育文化的基本途径之一。学校具备比较完善的体育设施和师资力量,可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学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可以说学校体育教育是实现体育强国梦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因此学校教育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体育强国思想指导下,学校体育要不断改革、创新,以学生健康为第一发展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观,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正如现在所广泛提倡的“终身学习”意识,要树立好健康第一的体育观,还要使其养成终身体育的思维和理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学校体育的发展昭示着体育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积极认识到体育建设的作用,认真践行体育强国思想,才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目前中国的体育发展已经进入了改革关键时期,习近平强调:第一,竞技体育要着力发展人民群众喜欢的项目;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体育发展机制的调整;第三,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下体育供给侧的改革和调整;第四,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发展结构不平衡;第五,以开放促发展,运用体育外交培育中国文化软实力。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再次强调要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只有通过花大力气进行改革,才能改变制约我国体育健康发展的现状。

伴随体育事业在世界范围的大力发展,各个国家对体育人才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在奥运会上取得丰硕战果不仅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和体育实力,同时也展现了一个国家国民的身体素质。实际上,在和平时期体育本身就是具有礼仪的“战争”,在体育赛事上能见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曾有感于旧中国的积贫积弱,饱受屈辱,他不满于列强称我们为“东亚病夫”,毅然发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一呼,力倡“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毛泽东着眼于全民通过强身健体来培养民族精神和提高综合国力,立足于通过体育锻炼来培养支撑江山社稷的脊梁。改革开放40多年来,如今的中国正以体育强国的雄姿屹立于世界体坛,而这正是民族素质、国家实力、体育教育等能力的一种折射和展示。

总之,体育教育是文化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也是我们每个人生活里不可忽视的内容,个人的健康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身体健康则体育强,体育强则国家强。因此纵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多次论述,我们应让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与健康知识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树立起“健康第一,体育第一”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