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改善育人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高教育质量是时代之需,也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的目的所在。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从办学体制方面看,要重点关注高校办学体制和做好“双一流”建设工程,要在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等多方面下功夫。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起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
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当中的首要。2018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6.67万多所,在园幼儿4656.42万人,与此同时我国学前教育普及率有了大幅度提高,2018年适龄儿童毛入园率达到81.7%。但是总体而言,学前教育仍然是短板,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幼儿数量增多,目前还存在幼儿入学困难、学费昂贵、小学化等现象,面对公办学校少之又少、民办幼儿园又很贵的问题,提出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的体制机制。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广泛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全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要达到80%左右。改革学前教育办学体制对于政府理顺自身角色职责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在义务教育上,截至2019年5月19日,全国已有2717个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认定,占全国总县数的95.32%。然而我国在义务教育方面观念和教学方法还相对落后,因此要完善体制机制使其均衡发展,着力减轻当下学生课外负担,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异。
高中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党的十八大要求高中教育“基本普及”,到了十九大则要求实现“普及高中教育”。2019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9.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58]2018年新课标教材出现,高中教育就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自由选择度,增加学生自由选修选考的机会。国家要求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并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另外还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改革,完成各科教材的修订,推行选课走班制,丰富课程体系,有力推进育人方式改革。
国家工业化发展离不开现代职业教育为国家输送的专业技能人才,“中国制造2025”和技能强国战略的实施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职业教育现有11.23万所院校、10万个专业点、2682万名在校生,每年培训上亿人次,向社会输送1000万名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3万多家企业与学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达到3000多亿元,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尽管职业教育规模扩大了,但是“技工荒”现象仍很普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人力资源支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好职业教育对于青年传承技术技能、创业和就业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习近平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第一,发展目标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一思想在党的十九大中深刻体现。第二,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青年的技术技能,促进大量青年就业,缓解“技工荒”现象。第三,发展路径。就怎样发展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改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第四,发展重点在于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等,目的是要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形成教育公平的局面。
高等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就是要解决人才培养问题,而高等教育本身还面临自身管理、经费管理、学生就业管理等多方面不足的问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五分之一,位居世界第一。2012—201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30%增长到48.1%。高等教育不能只看规模、数量而忽略教育质量。高校应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立德树人的育人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力于“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德育工作,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与此同时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完善人才评价机制、落实高校自主办学权、完善学分制、完善课程体系和增加实训基地等方式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在继续教育方面,继续教育是实现终身学习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推动提高国民素质,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要求加快继续教育发展。学习型社会近年来发展较好,为成人教育提供了较多途径,但是学习的覆盖面还不广,学风也还不浓厚,而高校承担着重要职责。因此要构建起开放灵活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目前从办学体制来看,民办学校发展不够充分,许多民办学校发展还处于低成本扩张的初级阶段,内部制衡和外部参与机制不健全,教育服务业仍缺乏充分竞争和规范、公平的市场秩序,制约民办学校发展的许多政策和制度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相关制度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应当形成高校主导、政府参与、社会共建的模式,坚持公益性原则,鼓励更多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扩大优质的继续教育内容从而提升教育质量。
在民族教育上,重视民族教育,促进教育资源向民族地区倾斜等。在特殊教育上要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完善特殊教育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