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长久以来在体育界,一直有一句名言耳熟能详,即“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句名言高度浓缩了体育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在各种场合看到或听到这句话。“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观念出自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第四体育之效“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41]。意思是如果要使人们的精神变得愈发文明,就要先使他们的身体变得强健,健康强壮的身体是改造世界和创造文明的前提条件。毛泽东认为要使国家免于侵略并逐渐强大起来,就必须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民族体质。体育不仅仅是为了简单地强身健体,而且是为了提高广大民众共同抵抗外国侵略、改变国家命运的能力,把体育当作为国强种,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贡献的手段。这样的认识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深刻的。在学校教育中,注重精神文明的培养和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精神文明良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拥有健康“野蛮”的体魄。拥有强壮健康的体魄才能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得以发展。根据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呈稳中向好趋势,学生身体发育水平、营养水平有所改善。总体而言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也存在着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视力不良、继续低龄化肥胖现象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0年下降的状况并未得到真正改善。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因此要增强体魄,发扬体育精神。
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我们在享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健康问题成为越来越多的人高度关注的问题。在现代生活中,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同时还有心理健康。学校必须从学生全面成才、全面发展的角度高度重视体育环境和体育人文环境,让学生在洋溢着体育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学中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教育兴,民族盛,教育强,国家强。现如今,因实行素质教育,学校体育发展得到重视,学生体质有所提高,但许多学校还是没有消除太重视文化课成绩的传统观念,导致学校体育发展受阻。学校高度重视体育发展对于建设体育强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育能直接影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才能为我国体育事业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强调体育强国梦事关中国梦,而其中健康中国建设作为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将体育事业融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因此要将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紧接着党的十九大要求全面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发展素质教育,着眼于教育公平,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工作的战略定位。少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给予了美好期盼。他认为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和综合素质都能体现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活力,也成了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下青少年身心健康存在着不少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学生身体素质不达标,心理和生理问题易发、高发。学校在这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通过发展体育来增强其体质、塑造健全人格,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竞技体育不仅是赛场上野蛮体魄的角逐,也是文明精神的交流与互鉴。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体育的诸多讲话中表明自身对竞技体育未来的发展、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中国体育精神的弘扬,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在新时代下,中国体育发展的目标定位是向体育强国迈进,重点是要“强”。习近平强调:“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一些项目上长期保持优势,增光添彩,在冰雪等一些项目上取得了突破,可喜可贺。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一些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项目上,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有不小差距。”“体育强国就是我们新时代奋斗的目标,并且三大球要搞上去,这是一个体育强国的标志。”[42]从国际大型赛事中的“三大球”的金牌数量则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民族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对排球、足球、篮球进行了指示,总的看来习近平总书记选择三大球的原因在于希望开展广泛的群众性体育活动。除了重视奥运健儿在赛场上的奖牌外,习近平总书记也更加重视体育精神,他重视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对中华民族体育精神的发扬。他强调:竞技赛场,竞技成绩不仅仅在于能否拿到或拿到多少块奖牌,更在于体现自强不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奥林匹克精神的挥洒。他告诫奥运健儿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重在参与,重在这种奋力拼搏的精神。回顾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中国运动健儿奋力拼搏、尖峰对决勇者胜的信心,正好诠释了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习近平曾引用鲁迅先生的“优胜者固然可敬,这是竞赛本质的最佳荣誉,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放弃的竞技者及见了这样不止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和气节”[43]来表示对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的高度赞颂。
体育的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密不可分。健康中国理念的提出不是临时起意,早在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了体育是实现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和保障。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镇江市世业镇卫生院时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6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又指出:“我们作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正在抓紧制定健康发展中长期规划。”[44]紧接着,在2016年8月19日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强调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再一次释义了“健康中国”的意义在于“全民”。同年8月20日,习近平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时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45]这一论述被写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里,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重申要完善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国民健康政策,其主要目的在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体育强国,其核心是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事业,而建设健康中国战略离不开体育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事业给予了高度的关心,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中国的体育思想。体育除了强身健体和参与比赛外,还应体现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各行各业都应充分发挥体育精神,共筑体育强国梦。这种体育精神应充分应用到其他行业中发挥其无穷的力量,正如习近平在专题听取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情况汇报时指出的那样:“在北京举办一场全球瞩目的冬奥盛会,必将极大振奋民族精神。”[46]
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学校应把握体育工作的更高要求。体育不仅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教育关系到体育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对体育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他的多次讲话中都提到了“精神”。中国的体育精神植根于中国土壤,但同时也汲取了世界各国的优秀体育文化,习近平曾指出,中华体育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47],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发扬光大。而健康中国的体育思想不仅树立了“大体育观”和“大健康观”的理念,同时还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思想,中华体育精神将成为实现体育强国梦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就中华体育精神作出了重要论述,并提倡大力发扬,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怎样传承和发展体育精神,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来弘扬体育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有效的途径。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时强调我国运动员在赛场上发扬了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同志们充分认识体育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积极意义,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48]其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影响广泛而深刻,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他多次强调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可以增加国家之间人民的友谊和促进世界和平,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正好证明了这一点,在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我国又积极申请北京冬奥会,这体现了我国对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国促进世界和平的决心。2014年2月,习近平在同巴赫交谈时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必将有利于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在对待奥运金牌上,2014年2月,习近平在看望索契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强调,成绩不仅在于奖牌的数量,更在于传承与发扬奥运精神,奋力拼搏,超越自我。习近平在多处场合谈到积极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的发展,有利于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发展做出贡献。他指出,奥林匹克精神超越了国界。2016年8月,习近平在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时强调,我国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发扬了中华体育精神,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中国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体现了人类的理想精神和美好的人生追求。“团结、友谊、和平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为载体,有着广泛且深远的影响力。今天的中国比任何一个国家更加珍惜和平,而作为大国的我们更希望世界和平,共同发展。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是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曾在担任北京奥运会领导小组组长时,提倡人们参与奥运,体会奥林匹克精神。他曾强调,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将在13亿中国人民中传播奥林匹克理想,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习近平将中华体育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作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支撑。
体育精神是我们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在促进体育发展的同时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体育精神,大力发展教育,通过教育来弘扬体育精神,尤其是注重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体育精神,在“野蛮”体魄的同时培养文明精神。学校是实现体育强国梦的重要因素。在体育强国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应改革体育教育,不断创新,努力提升学生健康水平,只有在教育上充分认识到体育发展的重要性,认真践行体育强国思想,才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既是世界观同时也是方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指导体育发展的行动指南。我们应加强体育理论的研究,大力培养人才,提升全民对体育的重视度,大力改革,为中国体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不断推动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的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健康中国的高度,在各种场合表达了对体育和健康的重视,这些体育价值观念对体育教育事业和发展格局,以及重塑体育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体育观是实现“健康中国”“中国梦”的内核动力,是新时期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