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应当跟随国家总体发展的脚步。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人的发展也是有方向可言的。当代中国是一个坚决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其根本任务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出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理论、坚定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4]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又一次强调,培养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一切发展的根本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教育要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证明了的我国发展要坚持的根本遵循。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践证明单纯照抄马克思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对具有特殊国情的我国是行不通的,我国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原理进行创造性的运用,赋予其中国特色。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带领我国走向繁荣富强和伟大复兴的唯一的正确道路,无论是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今天,还是将面临无数未知风险与挑战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的精魂。我国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历史、实践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这样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和社会主义国家理念,以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以人民为中心的关于未来国家制度的主张,并领导人民为独立、自由和解放进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依然不忘初心,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建设和社会结构的理论与我国国情深度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又一次创造性运用,逐步建设起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并在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巩固国家各方面的重要制度和具体的体制机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和经验总结中不断得到完善;全面深化改革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向前推进,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体系结构更加成熟而稳定,使得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下和各项体制机制的落实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党在探索中一步步追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最佳方式,在失败和成功中总结经验,经过艰难而漫长的建设过程,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的优越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制度体系。
其次,教育固有的功能决定了它能够起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作用,教育的政治性决定了我国教育具有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天然属性。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在成为国家统治和发展的一种工具的过程中具有了政治性和方向性,要担负起传播和巩固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责任,起到整合社会意识、营造和维护稳定的社会精神和生产环境的作用。我国的实践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是人民的意识形态,我国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为人成才服务。因为每个个体的发展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是社会中个体发展合力作用的结果,所以个体的发展方向放在社会中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教育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具有培育人的功能,就应该起到引领个人发展正确方向的作用。同时,个体的发展总是处于社会环境之中,享受和利用着社会和国家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公共服务和精神文化环境,受国家制度法律的约束,个人与国家互相影响,不可分割。所以,教育培养人应该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为目标。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引用《礼记·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5]来说明教育要培养的是满足社会和国家持续稳定发展、制度顺利运行、政策顺利落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求的人。教育也有自身的发展方向,但由于教育对人知识体系的构建、人格品质的塑造、思想观念的引导和行为举止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起决定作用,所以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任何国家都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民,统治者将教育的领导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严格规定教育发展的政治方向。因此,我国教育除了要坚持为作为客体的人民和作为主体的中国共产党服务外,还需为作为决定一切的整个制度环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人才培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发展方向,党在这一点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学校的使命是传播知识、提高素质、培养人才,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要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就要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国家制度规定了国家的阶级本质,人民对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是一切政策落到实地的重要基础,是党和国家进行一切建设的重要基础,要把制度自信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通过教育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认同伟大祖国的自信,引导人民深刻学习理解并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进而积极主动地建设和发展它。
无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是提高党的治国理政水平,党发展全部事业都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全部事业的根本,特别是作为基础事业的教育问题,如果没有正确方向的指引,国家的发展终将在前行的道路上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