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要贴近学生
课程贴近学生能够充分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和教育方式能够有效掌握学生的主体特征,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进而不断改进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师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由灌输式课程向民主式课程转变。灌输式的教育没有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新发展,从而使教育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将灌输式的教育模式逐渐向民主式的教育模式转变,实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建立更为合理科学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民主式的课程是什么?首先,能够使课程贴近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使民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始终,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人格和权利都得到重视、得到尊重,不断提高主观能动性,发掘认识、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其次,民主教育强调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能够建立起彼此信任、平等沟通的桥梁,以此为基础来传递知识和理念。最后,民主式教育模式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实现教学相长。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出现意见相左和产生疑问之时,教育者不能以绝对权威自居,双方要充分听取对方的意见和方法,找到解决的路径,填补自身存在的知识盲区,实现共同提高。
由传授式课程向体验式课程转变。在学习过程中被教育者自身亲历的体验,往往能够融入更多的情感和动力。在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使被教育者价值观的塑造以及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教育者情感的内隐性是体验式教学的难点,如何将这种不能直接传承且具有主观心理的教学模式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需要各方面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成。在以往的课程教学中,对于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教授,教育者往往从宏观上直接进行价值传递,使该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传播途径过于单一,具有单向灌输性,学生接受并且内化为自身所用的概率偏低。因此,在教授人文素质课等方面的课程时,理论的单向传授转向对学生行为指导的体验性教学方式至关重要,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化并且转化为所用,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选择判断能力和道德水平。体验式教学能够使抽象的理论向具体实际转变,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并且与生活密切联系。使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中,积极认识和了解社会,使其意志力得到磨炼,心理承受能力得到增强,自身人格塑造更加全面和完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广大青年学子通过自主参与和实践,获取亲身的感悟和体验,使二维的知识理论有了三维载体,让课程不断贴近学生生活。
为了满足上述两个部分的顺利转变,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关注青年大学生这一独特群体。要想使得教育工作顺利高效地开展,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以及他们的成长成才需求是一定需要格外关注、认真遵循的。人的个性是独立的个体在社会实践生活中形成的区别于他人的特质,新时代大学生的显著个性主要表现为精力旺盛、个性鲜明、思维观念多样且多变。这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尊重大学生成长规律,把握他们的思想实际和身心特点,拒绝千篇一律,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包容看待存在特殊情况的个体,针对不同主体的不同情形对大学生进行有区别、有分类的教育工作,为大学生个性提供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运用学生喜欢的合理方式进行教育,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被尊重,进而培育健康、积极的人格。譬如,学校可以借助多种网络新途径整合线上线下的相关教育资源,运用各式各样的、契合学生思想实际的形式,以激发青年学生强烈的思想共鸣,使其自主将所学内容内化为价值观念,外化为切实行动,提升教育效果。
另一方面,需要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教育的对象是人,自然其教育过程与人的需要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主张,就是要求我们树立在服务中开展教育,教育引导依靠服务的理念,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提供全方位、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这也是要巩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所应有的客观遵循。同时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自身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不断递进的。他认为,人的需求是他行为的动力源泉,处在不同时期、地域、层次的人有着不同的需求,即便是同一个人,受不同环境与时机的影响,他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这个理论以“需要”为着力点,为我们了解和研究人类的需要特别是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提供了一个较合理的方向。大学时期处于寻求知识、捕获真理的阶段,不能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还要通过挖掘自身潜能和提高素质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新时代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更加成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主体需要的层次也在逐渐提高。因此,教师要抓紧课上课下时间,尤其是氛围轻松、学生防备心较轻的课下时间,多与学生接触,了解掌握他们的个性特点,重点关注他们的成长发展需求和心理感受,并在合适的教学场合中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激活教育对象的内源动力,因势利导地增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成长成才,在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需要的同时得到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