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注重家风
中国梦,说到底就是人民的梦想,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以及人民幸福,要依靠千万家庭来实现。家庭是国家富强重要的支撑点,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要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就是一个家族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家族风尚,是由父母或者祖辈所提倡并且亲自践行的风尚,家风能够规范约束家庭成员,是历经时代变迁沉淀下来的精华,能集中体现出家庭的文化和道德氛围,从形成开始就不断地随时代继承和发展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能集中反映出一个家庭的家风,优良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既能够约束人的思想道德也能使家庭的成员在良好的、健康向上的氛围中发展。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一个家庭好的家风就是其家族好的基因,良好家风对每个家庭成员都产生着积极向上的影响,当每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风传承的时候,整个社会也会形成和谐良好的社会风气。因此对于家庭教育而言,良好的家风的形成和传承都尤为重要。当那些优秀的家族品德和家规家训通过家族祖辈代代相传下来,形成固定家风的时候,其家庭成员都在相互形成正面影响,且这种植根于一个家族的血脉而不断传承当中的家风,会对每个家庭成员都产生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上一代对下一代的教育上,当家风形成的时候,有些品质和习惯会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养成,如严于律己、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等。当上一辈受到这样良好家风的影响并且自我约束和践行的时候,下一辈也自然会受到好的影响。从小处说,家风影响了一个家庭的和谐和发展;往大处说,家风也具有影响整个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意义。注重家风,注重言传身教,对于家庭教育都是十分重要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家风的重要作用进行过论述和强调,他指出“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76]。在2013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妇联领导成员进行谈话时指出了无数个家庭的家风好,不仅有利于子女的教育,而且是整个社会风气向善向好的基础。
任何理论的诞生都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对家风如此高度重视,其来源:一是受自身家庭影响和工作经历影响。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是为新中国建设付出心血的老革命家,而母亲齐心也是一位共产党员,她与丈夫对革命事业始终保持高度热忱,并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习近平从小受到父母的影响,这种优良的家庭家教家风深刻感染着习近平。当习近平在延安当知青的时候,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研读也让他对家庭家教家风有了新的认识。再到他一步步成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这期间他对国内外形势进行深刻分析,感受到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二是深受中华民族优秀家庭家教家风思想的影响。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家教和家风,自古以来就有守家训、正家风的文化传统,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传承实践。每一个家族特别是对于道德礼仪要求较高的“书香世家”,对于家风传承要求就更加严格。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家风中,其核心要义就是“重德修身”,要求每一个家庭成员要重视自身德行的修养,具体包括了爱国、忠义、孝老、慈幼、诚信、勤俭、立志、自律、仁爱、进取等丰富的内涵。这些优秀的家风家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生生不息的源泉。一个懂得仁爱礼义的人,对待父母长辈能够做到敬老爱亲,那么推己及人,对待他人也能做到诚信有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人人都能在良好的家风教化下成长,那么这个国家也必定会形成良好的国风。习近平曾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中国的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家和万事兴、尊老爱幼、贤妻良母、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都对当今我们强调的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着深刻影响。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优良的家庭家风传统,并留下了诸多经典著作,如《朱子家训》等。习近平强调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摘取精华来滋养人们的内心,这其中就包括流传下来的有关家风家训的经典著作。习近平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77]三是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对家风的重视是习近平家风思想的直接来源。中国共产党在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征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家风,影响着当代人的道德评判、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毛泽东和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领导人树立的公正无私、立德树人、勤俭持家等优秀家风都成为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的重要理论资源。习近平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78]
习近平总书记从家庭建设、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在家庭中要发挥女性的重要作用角度对家风建设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