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教育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他的带领下,在继承和发扬前三代领导集体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教育的发展,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0]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11]作为首要的社会民生建设工程。加强对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的宣传,加强对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人才的培养,最终建立起创新型国家并加速社会的发展。第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根本准则。教育关系到所有人民,并且其后代也会享受到实惠,其中表现出的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看作教育工作发展的出发点。于是,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减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大贫困地区的教育投资力度、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争取转变农村传统和落后的教育理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漫长而艰难的,但是只要我们不放弃、肯努力,我国的教育事业会沿着人民期望和满意的方向发展。第三,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搞好德育工作,是我们确保教育朝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能培育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爱戴者的前瞻性工作。胡锦涛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12]。教育必须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做到提升国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水平。德育确保了教育育人的发展方向,指导受教育者往社会期盼的方向成长。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坚定社会主义信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引导学生形成集体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及行为习惯和基本的生存能力。第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教育事业决定着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和教师息息相关,教师的个人素质、专业能力、教学水平关系着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提升高度,影响着教育事业的进步。胡锦涛强调,要充分信任、依靠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坚决维护教师的合法利益,加强对教师的能力培养,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对于教师,胡锦涛同样提到了“四点希望”和“三个必须”。“四点希望”:一是希望教师能忠于事业、热爱学生,二是希望广大教师严谨笃学、刻苦钻研,三是希望广大教师敢于创新、奋发向上,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三个必须”:一是必须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二是必须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三是必须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