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童话与儿童
我们现在还难以断定这类富于幻想的民间童话就是专为少年儿童而创作的,但它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和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只要是山野乡村长大的人,谁能忘记那些陪伴他们度过童年时光的动人童话故事呢?
民间童话凭借美丽的幻想,可以使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发出奇异的光彩,将人们对光明美好事物的渴望形象化,以符合少年儿童爱幻想、富于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
民间童话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现实生活和理想愿望,颂扬勤劳善良、勇敢智慧、先人后己、舍己为群、热爱家乡和国家民族等美好品质,鞭挞懒惰自私、虚伪欺诈、损人利己等丑恶思想行为,渗透着劳动人民淳朴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人生哲学,是对孩子们进行人生启蒙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最富于教育性的故事。
民间童话在揭露旧时代黑暗丑恶的社会面貌时,总是满怀信心地展望光明美好的未来,在童话世界里,最后莫不是正义得到伸张,邪恶受到惩罚,善良的人们获得幸福,压迫者没有好下场。在那里,遭遇不幸的主人公会出人意料地获得各种神秘力量的帮助,遍地的宝物等待着自己的主人到来。童话是浸透了劳动人民乐观主义世界观的一种体裁,具有激励人们乐观进取的特殊作用。高尔基在回顾自己童年时期所受民间口头文学影响时曾写道:
我从歌曲和故事里得到了什么呢……在故事里,人们坐着“飞毯”在空中飞行,穿着“千里靴”走路。用死水和活水向死人洒一下,就会使他复活,一夜之间会把宫殿筑好。总之,故事在我面前展开了对另一种生活的希望之光,在那种生活里,有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在活动着、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12]
高尔基这段话道出了许多人童年时期对那些从老人口中涌流而出的童话故事的共同感受。
童话在艺术表现上,形象单纯而富有诗意,情节曲折奇幻,语言生动活泼,叙述中洋溢着愉快幽默的儿童情趣,这些正是它格外吸引孩子们的原因。
关于童话与儿童的关系,周作人等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根据人类学的观点做过论述,他说:“儿童的精神生活本与原人相似,他的文学是儿歌童话。内容形式不但多与原人的文学相同,而且有许多还是原始社会的遗物,常含有野蛮或荒唐的思想。”“儿童是小野蛮,喜欢荒唐乖谬的故事。”在他看来,童话是原始文学的遗留,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原人相似,所以童话便成了儿童喜爱的文学。上述观点我们很难赞同。童话艺术虽起源古老,但它随历史发展而不断演进,早已离开原始文化的范畴。儿童心理的某些特征(如将动植物拟人化),虽与人类原始思维相近,却已打上了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深刻烙印,不能说他们是什么“小野蛮”。用上述观点来说明童话艺术和儿童的关系是难以使人信服的[13]。
日本著名民间文艺学家柳田国男先生就这个问题说过一段话,他说:“不管在多久以前,孩子们总是要央求大人讲故事的,孩子一撒娇,大人总得哄哄”,“当时的人们至多只能从许许多多故事中选出那些比较适合于孩子的内容,而他们在选择时与其说注意故事的内容是否有利于孩子,倒不如说注重采用那些容易使孩子们理解的东西。我认为,把这一点说成今天的童话的起源,大概是不会错的”[14]。照他的意见,民间童话大约是由成人讲述为孩子们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故事,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渐形成自己的体裁特征的。这个说明较为可信。
民间童话或幻想故事的无穷魅力和悠久生命,成为各国学人用心探究的人类文化之谜,直至今日。一位在中国攻读硕士学位的日本留学生西村真志叶所撰写的学位论文《中国民间幻想故事的文体特征研究》,就中国多民族鲜活的幻想故事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文体考察,在解析其幻想特征时她写道:“幻想故事的讲述人从各方面升华现实。他们把复杂变为单纯,个体变为非个体,生命体变为非生命体,使之作为一种轻便的建材,基于相对严格的规律,按照预备好了的蓝图,最终建立起幻想故事十分整齐、且富有清澈感的世界……我们从幻想故事中可以看到对人类有意义的几乎所有事物。幻想故事的非现实性文体,将促使这些事物隔离原来确切不移的或单义性的现实意味,为此赋予多义性或象征性的深意。”[15]这里的“升华现实”说就颇有见地。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论文较为完整地评介了瑞士著名学者麦克斯·吕蒂(1909—1991)的民间童话研究成果,如《欧洲童话——形式和本质》《童话的魅力》《很久很久以前》《童话》《民间童话和传说——叙述文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作为文学创作的民间故事——美学和人类学》等。可惜这些著作中,译成中文的只有《童话的魅力》这一种,该书前言指出,本书引用各种例子叙述民间童话的特性并始终让故事本身说话,供读者由此理解那些简短然而却深奥莫测的童话的实质。它虽然只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却包含着关于民间童话艺术特质一系列精辟论述。如书中写道:“所有文学创作和整个艺术最出类拔萃的成就之一,是将事物从错综复杂的现实中提取出来,使我们一目了然。民间童话将这一成就完成得完美无缺,无可挑剔,其手法实属罕见。”[16]“民间童话使现实风格化。它使听众体会到的不是形形色色具体的东西,而是一种抽象化的提取物。民间童话犹如一种数学形体,一种晶莹剔透的、线条清晰的水晶玻璃。它不是现实主义艺术,而是几乎近似于抽象艺术。”[17]它不同于那些主要运用人类学或民俗学视角来解读民间童话的西方论著,而是着力探求其别具一格的艺术美学特质,使我们不能不深受启示。
我国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民间童话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魏晋隋唐志怪笔记中的《毛衣女》《女嫁蛇》《叶限》《旁㐌》,是世界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天鹅处女型、蛇郎型、灰姑娘型、两兄弟型的童话故事。这些很可能是流播全世界的故事的祖型。旧时代产生的民间童话,自然会有封建性的糟粕掺杂其中,并且表现出它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局限性。然而总的说来,这些经过世代劳动人民智慧冶炼的民间童话,不仅已成为今天孩子们的一份重要精神食粮,还具有不可忽视的文艺学术价值。
民众创作的民间童话哺育了儿童文学作家专为儿童创作的艺术童话。叶君健在《外国童话选·代序》中,为我们勾画出了世界童话艺术发展的一个大体轮廓。他告诉我们,作家改写民间童话始于法国的沙·贝洛尔(1628—1703),他于1667年出版了《鹅妈妈的故事》;还有德国的格林兄弟:威廉·格林(1786—1859)和雅各布·格林(1785—1863),他们于1812年共同出版了一本《儿童和家庭故事集》(俗称《格林童话集》)。“在这些以民间口头创作为基础的古典儿童文学作品中,17世纪法国的沙·贝洛尔的作品艺术性比较强。18世纪德国的格林兄弟的作品则比较朴素,比较更接近原来的民间故事,而没有太大的渲染。到了19世纪,童话作家向前迈了一步,不再只停留于复述已有的民间故事,而开始独立创作童话了。在这一点上,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出现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安徒生(1805—1875)一生共创作了160余篇童话,成为世界公认的童话大师。他不再复述已有的民间故事,而是“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使童话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18]。
我国的童话创作,兴起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创之作为叶圣陶的《稻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民间童话的大量发掘,给予童话创作以巨大影响。童话艺术园地的许多优秀之作,如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阮章竞的《金色的海螺》、金近的《小鲤鱼跳龙门》、洪汛涛的《神笔马良》、张士杰的《渔童》等,就是吸取我国各族民间童话优良艺术传统而创作成功的。
民间童话作为民间文艺学、民俗学和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我国童话研究始于周作人,他在鲁迅支持下于1912—1913年间写出了《童话略论》《童话研究》《古童话释义》等一系列论文。继起者有赵景深,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连续出版了《童话概要》《童话学ABC》等著作,还翻译介绍了人类学派学者哈特兰德的《神话和民间故事》、麦苟劳克的《小说的童年》等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儿童文学、民间文学事业的推动,童话研究也较为活跃。1985年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刘守华的《中国民间童话概说》,是系统论述中国各族民间童话的思想和艺术,探讨童话艺术发展史及其民族特色,尝试建立中国童话学的新成果之一,受到学界好评。
【附录:故事一则】
六兄弟
从前有一个地方,六个青年小伙子结拜做兄弟。他们一个是猎人的儿子,一个是铁匠的儿子,一个是星相家的儿子,一个是医生的儿子,一个是画师的儿子,还有一个是木匠的儿子。这六个结拜兄弟都是随他们的父亲学了本行的手艺,就好像小蜘蛛会结网,小鸭子会凫水似的。六兄弟在家乡玩腻了,一天,他们商量一道出去逛逛,阅历阅历世界。俗话说:“马要翻山,人要闯关;狮子走遍了林野,猪猡老死在本村。”这一帮青年人心强志高,胆大力壮,到哪儿都不怕,说走就走,六人一起,离开了本乡本土,到外面去闯世界了。凭着他们各人的手艺,自然是不愁吃,不愁住,玩得逍遥自在,见到许多没见过的事物。
一天,来到一处岔路口,弟兄们商议说:“咱们不如分开来走,各走一条路,三年后在这里碰头,把自己的见识讲出来,这样,咱们每个人不是跟走过六条路一样吗!”计议停当,就在道边上各自栽一棵生命树[19],又互相叮咛一番,就分手各自上路了。
单说这猎人的儿子,是个英俊的小伙儿。他顺着山谷往深处走,越走越远,越远越深,走到一片繁盛茂密的森林,林边上住着一户人家。这猎人的儿子见到森林,像回到家的人一样,总想在林子里练练手艺,他就到林边这户人家求宿投靠。这户人家只有老夫妇俩和一位姑娘,平素靠挖药材、打柴过活,生活是极苦的。猎人的儿子来了,当然受到欢迎,每天打些野味,一家子都吃上了,生活就好起来。这家的姑娘是一位既漂亮又聪明的好姑娘,每当她在林中打柴的时候,唱歌的声音能叫飞鸟都停下来倾听;每当她在河边洗脸的时候,俊俏的面容能叫游鱼停下来窥看。老夫妇俩爱她爱得不得了,碰巧就在这当儿来了这个小伙子,两个人你羡慕我,我佩服你;你照顾我,我体贴你,日久天长,就产生了感情。老夫妇俩自然喜欢,就让他们两个成了家,住在一起。
又有这么一天,姑娘——应该说是新媳妇了,到河边梳洗,一个不当心,把手上的那只镶着松耳石[20]的戒指掉进了河里,她十分惋惜,但也没有什么办法。
这只戒指,顺着山里流下来的涧水往下冲,越冲越远,慢慢地冲到山谷外边,进了大河,淌到了城里,流进当地国王的御河里,偏偏被王宫里一个背水的女奴捡到。她不敢藏在身边,就拿去献给了国王。
国王见这只戒指这么娇小玲珑,心想这一定是个漂亮女人戴的,就把大臣们召集起来,吩咐道:“你们都仔细听着,这里捡到一只松耳石戒指,那是十中选一;不!百中;不!千中万中难选的一个漂亮戒指。你们得为我去找那戴戒指的美人,今天一天,明天两天,后天就是第三天,限你们三天要把人找到。找不到人,哼!不要怪我无情……”
这时候,有一位大臣上前说:“尊敬的大王,高贵的大王,这戒指上一无名姓,二无地址,叫我们哪里去找,哪里去寻?”
国王气得哇哇地叫:“国王的命令像山上滚下的石头,石头几时曾滚回去过?!国王的命令像大江里的流水,流水几时曾流回去过?!今天的事,你们一定要办到,不要再跟我废话!”
这些大臣们没有办法,只好垂头丧气地退下来想主意。他们当中有一个诡计多端的家伙,他暗中想:“这戒指是从河里捡到的,顺着河去问,准能问到的!”于是,他就一路走着一路问着,问谁丢了松耳石戒指没有。到了第三天,就访到这只戒指是那个新媳妇丢的。这家伙连夜奔回王宫,报告国王,又添枝加叶地说这女人怎样好,怎样美,把那国王说得心痒难抓,就马上派了人马,由那个诡谲的大臣领着,一直去到山里林边,不由分说就把一对青年夫妻捆进了王宫。老夫妻俩被国王的兵马吓呆了,号呀、哭呀的也没有用。
国王把女人抢到手,仔细一看,果真是压倒宫中所有妃子的美人。他一心想让这女人做妃子,可是这女人寻死觅活,说什么也不肯,还口口声声地说自己是有丈夫的,说什么“皮子下了水就不能再鞣,姑娘嫁了人就不能再嫁”,“部落里靠头人,天空中靠太阳;头人不能欺负百姓,太阳不会偏照一方”……这国王想来想去,恼羞成怒,于是把小伙子从监牢里提出来,二话不说,把他绑在大石头底下,便扔进河里去了。这件事只瞒着抢来的女人,别人谁都知道了。人们都叹息他们的不幸,可是“狼和虎要吃人是天生的习性,青稞和麦子要养人是长成的品质”,有什么办法呢?那可怜的女人只好抱着希望和幻想,日日夜夜地等待着她的丈夫。
三年过去,小羊长成了大羊,小树长成了大树,到了六兄弟会面的日子了。他们一个个从远方赶到原来分手的地方,谈着笑着,但只有猎人的儿子没有回来,再看看他栽下的生命树也枯死了,他们知道他一定出了什么事情。这当儿,星相家的儿子就拿出他的本领来,掐指细算。最后算出来:原来猎人的儿子被国王暗害,背上石头沉在河底。弟兄们连忙去把他打捞上来,医生的儿子就拿出最好的起死回生的灵药,给他撬开嘴灌了下去。不一会,猎人的儿子肚里咕噜咕噜地响,大口地吐出黑水来,慢慢地睁开了眼,手脚也活动了,这才苏醒过来。他一见到自己弟兄,心中的积怨便一口气吐了出来。他哭着把自己不幸的遭遇说了一遍,说到伤心的地方,弟兄们也陪他淌下眼泪。后来,大家一致表示要设法去救他的媳妇——那位可爱的姑娘。
他们想,那国王的王宫戒备很严,平素空手人都进不去,我们六个人更难进去,非得用特别的方法才行。
最后,他们想出了一条妙计:由木匠的儿子,仿照琼鸟[21]的样子,做一只大木琼鸟;画师的儿子给它涂上油彩,涂成真鸟一样;铁匠的儿子在琼鸟的肚子里安装一个能在天空里飞翔的机关;让猎人的儿子坐在里边,飞到王宫去抢回自己的妻子。这一计谋,大家一致赞成,跟着动手做起来,齐心合力,不久就做成了,做得像真琼鸟一样。猎人的儿子坐进鸟肚里,开动机关,那木琼鸟就在天空飞翔起来,在头上飞了两圈,一直往王宫飞去。这当儿,国王全家都在屋顶晒太阳,吃点心,聊天,念经。唯有那抢来的、不驯服的女人被关在黑房里炒青稞。大木琼鸟在屋顶上空盘旋的当儿,猎人的儿子就从鸟肚里往下看,看来看去,也没有发现自己心爱的妻子。后来,他看见熬仓[22]里还在冒烟,就一翅飞到熬仓去。姑娘从窗口看见一只大鸟飞过来,就从窗口撒一把青稞去喂它,并唱道:
“山上有一对麋鹿,
麋鹿自由自在地吃草;
我在这里受苦,
苦到哪年才算受完?
山下有一对绵羊,
绵羊自由自在地吃草;
我在这里受苦,
苦到哪年才算受完?
湖里有一对水鸟,
水鸟自由自在地游嬉;
我在这里受苦,
苦到哪年才算受完?”
猎人的儿子听到了歌声,知道歌者正是自己要找的人儿,就在鸟肚里唱道:
“天黑了,天暗了,
天还有再亮的时候;
东方太阳出来了,
黑暗就过去了。
天寒了,天冷了,
天还有再暖的时候;
春天青草发芽。
寒冷就过去了。
分散了,分离了,
还有再聚会的时候;
因缘际会的日子到了,
情人就团聚了。”
姑娘听到鸟肚里唱出的歌声,非常熟悉,就探出身子来看。这当儿,小伙子已从鸟肚里走出来,姑娘又惊又喜,就从窗口爬出来,跳到小伙子怀里,二人一同重新钻进鸟肚,开动机关,一直飞回弟兄们聚会的地方……
[选自王尧编译:《说不完的故事》,青海民族出版社,1962年。这是一部著名的藏族故事集,通称《尸语故事》或《黄金尸体讲述的故事》,相传其连环体的故事框架源于古印度,传入西藏有一千多年历史,故事形态已经藏化。]
【思考与作业】
1.神话中的幻想和民间童话中的幻想有着怎样的区别?举例说明。
2.试述民间童话和作家童话的联系及其各自不同的特点。
3.从10个著名的民间童话中选取一篇进行细致评述。
【注释】
[1]“民间童话”一词的外文对译,俄文为“НародНая сказка”,英文为“Folk Tairy Tales”,德文为“Volksmärchen”,法文为“Contes de fées folkloriques”,意译为神奇的幻想的故事。
[2][苏联]柯斯文:《原始文化史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第198页。
[3]毛星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565页。
[4][美]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导言》,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25页。
[5]钟敬文:《中国民谭型式》,《开展月刊》,1931年第10、11期合刊。
[6]刘守华:《民间童话的特征和魅力》,《民间文学》,1983年第6期。
[7]孙剑冰:《关于〈青蛙骑手〉》,《民间文艺集刊》第一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232页。
[8]蓝鸿恩:《广西民间文学散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60~176页。
[9]刘守华:《一组民间童话的比较研究》,《民间文学》,1979年第9期。
[10]李琦:《艺术形式的演变初探》,《文艺研究》,1980年第3期。
[11]贺宜:《小百花园丁杂说》,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第95页。
[12][苏联]高尔基:《谈故事》,《苏联民间文学论文集》,作家出版社,1958年,第115页。
[13]刘守华:《童话和“童心”》,《儿童文学研究》,1980年第5辑。
[14][日]柳田国男:《桃太郎的诞生》,《湘潭大学学报·民间文学增刊》,1982年。
[15][日]西村真志叶:《中国民间幻想故事的文体特征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印(内部资料),2004年,第81页。
[16][瑞士]麦克斯·吕蒂:《童话的魅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第110页。
[17][瑞士]麦克斯·吕蒂:《童话的魅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第120页。
[18]叶君健:《外国童话选·代序》,北京出版社,1979年。
[19]生命树:传说故事中人的灵魂可以附在任何地方,如玉、刀等,此处指附有灵魂的树,人死树则枯。
[20]松耳石:葱绿色的宝石。
[21]琼鸟:藏族神话中的一种神鸟,可以译作“金翅大鹏”。
[22]熬仓:藏族用以炒青稞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