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事的发展过程

一、新故事的发展过程

什么是新故事,怎样确定它的时限?目前多数研究者的意见,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算起。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就开始创作与传播表彰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传说故事,使故事领域出现新的突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反映新生活、新思想的新故事大量产生,艺术上逐渐趋向成熟,产生了广泛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故事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1.初期,在农村,曾涌现出一些反映新人新事的小故事,如《瞌睡的故事》《王本回头》等,它们采用民间生活故事的传统形式,朴素自然。由于当时编讲故事的活动完全处于一种自发状态,规模和影响不大,创作成就也不显著。

2.1958年以后,一些地方的文化部门,为了活跃群众新的文化生活,积极开展编讲新故事的活动,采取开故事会、培训故事员、出版《故事会》刊物等具体措施,使这一活动得到蓬勃发展,一直持续到1966年春。

这一活动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可与新民歌运动相比拟。但它不是在短时期内一哄而起,而是此起彼伏、持续不断。它的主要成绩之一是:“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探索,经过无数次的创作讲出的艺术实践的检验,各地的同志逐渐找到了一种富有口头文学特征,易于反映现实生活,好讲、好听、好懂、好传的新故事的艺术形式,这便是像《老队长迎亲》《种田状元》《幸福桥》一类的后来逐步定型下来,并被大家普遍采用的新故事形式。”[2]

这个时期的新故事活动的缺陷是,由于受思想文化战线上“左”的倾向的影响,片面利用编讲新故事来宣传政治中心,而不是把它作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娱乐的一种文艺形式加以因势利导;在某些人鼓吹的“彻底革命”的口号下,粗暴地割断了新故事同传统民间故事以及一切民族文艺传统的联系。这样,新故事活动就未能按照故事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入、持久地发展下去并获得更大成就。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思潮愈演愈烈,“革命故事”成为“革命样板戏”的附庸,就完全走入歧途了。

3.粉碎“四人帮”,我国进入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新时期以来,新故事获得解放,进入迅猛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经济生活的改善,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产生了更迫切的需求,故事这种从来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自然会得到发展;对传统民间故事的采录和研究广泛深入展开,使新故事有可能充分借鉴前人创造的故事艺术成果而不断提高。在我们面前,已展现出新故事繁荣的动人景象,故事报刊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群众喜爱的文艺读物中占据着从未有过的重要地位。其中特别是以发表新故事为主,兼及传统故事的《故事会》,据《光明日报》1985年7月16日报道,该刊当时最高发行数量多达数百万册,以健康有益而又引人入胜的故事丰富了人们的文艺生活,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充分显示了故事文学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