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录故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前面介绍的这几位故事搜集家,代表了我国故事采录工作的几种不同类型。他们有的以文学工作者的身份采录故事,有的以专业民间文学工作者的身份采录故事,有的则以生活在群众之中的业余民间文学爱好者的身份采录故事。运用的方法因人因环境而异,或广泛采录,或选择合适对象后集中采录,或凭记忆来复述整理,或借助录音技术再现口头讲述时的面貌。加工整理的幅度也不一律,或接近于原始记录,或接近于改写。这些故事各有自己的艺术光彩与社会价值,它们的采录整理工作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民间文学事业的发展特点。这几位故事搜集家的经验和成果,已经给我们启示了在各种不同情况下采录故事的方法。因此,我们只需就这个问题再作简单的说明就可以了。
1.采录工作的紧迫性。正如刘锡诚所指出的,搜集工作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事情,随着科学的昌盛、文化的发达,传统的民间文学日益衰亡,许多民族、许多地区,面临着人亡歌息的局面[7]。裴永镇曾将采录金德顺故事的前前后后,列出一个时间表:1981年4月12日,发现金德顺;5月9日至5月15日去裴永镇家讲述故事150篇;5月19日送老人回家;8月初老人即患脑血栓,一段故事也记不得了。《金德顺故事集》就是这样抢救下来的。我们应以抢救民族文化珍贵遗产的紧迫感来从事故事采录工作。
2.研究故事传承规律,提高采录工作效率。发掘地下矿藏,须探明其蕴藏特点;发掘口头文学遗产,也须探明它的传承规律。过去我们对此不甚了了,满足于盲目性的泛采,常常费力大而收效微。《金德顺故事集》的出版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我们可以根据故事传承特点探索多种最佳采录方式,如专题采录、村落故事采录、家庭故事采录、故事家个人故事采录等,务求以最小的代价收获又多又好的故事。
3.采录工作要达到科学化的要求。要注重采集的质量,一律要求忠实记录。有条件的地方,应采取录音的办法,力求使搜集工作达到科学化的要求。要把采录与研究结合起来。在搜集民间文学作品时,也要做历史、宗教信仰、风俗人情等方面的调查,调查资料既可做注释用,也可做研究用[8]。
科学化包括多方面的要求,主要是:尊重讲述人,选择和创造最佳的讲述环境与讲述情绪来记录故事,使故事保持它的鲜活姿态;做忠实的记录,尽量使用录音的办法;对同故事有关的生活、民俗、方言及讲述者的职业、经历、文化教养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给予注释说明。这样的记录材料就是很有价值的科学研究资料。这些要求和方法,可以简要归结为八个字,即讲活、听清、记全、查明。
4.整理写定。民间故事的整理写定,大致有三种类型:
一是接近原始记录稿的。如山东《四老人故事集》中的一篇小故事《金驴喝水》:
人说这娘俩净穷,娶一个儿媳妇子。
晚上担上一缸水,黑夜里,就下去半缸,老婆婆整天骂她儿媳妇:“你没的偷了,偷水给人家。”
这个媳妇气得整天哭,也怪纳闷:“什么哎?晚上担上一缸水,黑夜就下去半缸。”老婆婆整天骂:“旁没的偷了,你偷水给人家。”
这天黑夜,媳妇心想:“管怎不睡觉,奶奶,我坐这垓看着,看看什么人来弄水。”坐她那屋门上看着。
不多会从外头来个驴子,趴缸里就喝水哩!“噢,我说担缸水就少了哩!”
媳妇找根绳,系个扣:“我今回逮着拴上你,我叫你来喝水,整天叫我挨骂。”
这媳妇逮住驴,拴在树上,缠了好几道子说:“今回你呆这垓吧!”
到明天,看看是个金驴,叫她捉着了,还是命大啊!
这篇故事由山东著名故事家尹宝兰讲述,她的孙子王全宝先录音,再用文字记录写定。它是一种较为严格的忠实于口头讲述稿的整理,除了在语词上略加规整修饰外,其他方面均未作改变和加工。它可以作为一种科学资料提供给人们,也具有可读性,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学读物。各地民间文艺研究会编印的民间故事资料本,大体都属于这个类型。《四老人故事集》就是由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山东分会作为研究资料于1986年编印的。
二是有一定程度加工的整理。整理内容包括:思想内容的适当增删、情节结构的适当调整、细节的提炼修饰、语言的加工润色等[9]。孙剑冰笔下的故事大都采用这种整理方式,它代表了在报刊上发表的保持民间口头文学特色较好的那部分故事的整理情况。
三是接近于改写的整理。阿·托尔斯泰在《俄罗斯民间故事·序》中有一段关于他如何编辑这些故事的自述,他说:“当我从各部分这样拼成一个故事,或者说‘恢复’这个故事的本来面目的时候,某些地方我不得不增添,某些地方我不得不改变,某些不够的地方我不得不补足。”我国许多民间文学工作者,曾把他这段话作为整理故事的规范。钟敬文先生曾就此写道:“这种做法,在供给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读物上是可以采取的。但是,它已经不能说是‘记录’,甚至说是‘整理’,也好像有些越境。我想,它比较切合的称呼应该是‘改写’,这是名实相符的。”[10]我国作为流行文学读物发表出版的民间故事,许多是这类加工幅度较大的作品。然而,它们还是保持了民间口头创作的基本面貌。只是用作科学资料,存在相当的局限性就是了。
5.改编和再创作。这也是发挥民间故事积极影响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孟姜女》和《牛郎织女》,就是按照中学语文教材的要求,由编者改写的。我们同样应给予积极鼓励。但那已超出故事学范围,我们就不打算详加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