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故事的类型
我们现在通常所称的“新故事”,是一个包容很广的概念。实际上它包括好几类情况不同的故事。
1.口头创作的新故事。这类故事是人们继承口头创作传统,从现实生活中吸取素材,以口头方式集体创作出来的。上海文艺出版社选编的《恐怖的脚步声》一书中的许多故事,就属于这一类。它们的内容多是集中反映一个时期内人们所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如鞭挞“四人帮”、抨击不正之风、表现家庭伦理道德等。由于它以传统故事形式表现了人们所关注的社会生活内容,因此易于流传,为群众所欢迎。它被人们称为流传故事,艺术上和传统民间故事最为接近。
2.书面创作的新故事。它由个人书面创作出来后,通过报刊予以发表。它广泛取材于现实生活及历史题材,有意识采用故事的艺术形式,除供人们阅读外,也供故事员和其他人口头讲述之用。其中有些符合群众意愿及适应群众艺术趣味的作品,在群众口头不胫而走,成为口传故事的一部分。
这类故事的艺术形式,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北京《民间文艺通讯》1965年第2期曾刊出一篇《关于上海郊区新故事运动的调查》,就提到当时的新故事,有的接近于传统民间故事,有的接近于评书,有的接近于小说。当时人们认为,它们“还没有构成一种定型的文学样式,也没有形成比较统一而成熟的艺术上的特点。这是新故事成长、发展过程中很自然的现象”。就后来情况而论,多样化的特点并没有改变,这是有益于故事艺术发展的。但“一种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故事的艺术特色,而又适当吸收小说、评书等体裁的优点,适于口头讲述,深受群众欢迎的故事体裁,已经被人们创作出来,并且在新故事中占了主导地位”[3]。
3.根据其他文艺作品改编的故事。它们大都是选择一些情节曲折、故事性强的小说、电影、戏曲改编而成,使之更为故事化和通俗化,便于口头讲述和书面阅读。它是向群众普及一些优秀文艺作品的有意义的活动,但改编的本子很难获得独立的艺术生命力。
4.依据革命史实创作的传说故事。其中有的是人民群众运用民间传说的艺术手法概括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人物的斗争史迹创作成功的,如《毛主席懂得老百姓的苦楚》、贺龙《单枪匹马会陈黑》等。它们是十分珍贵的艺术品。如果只是对革命斗争史迹的一种传闻和直接回忆,并未经过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则不宜作为传说看待。
现在,一般研究者都是将“新传说”归入“新故事”之内,因此他们称新故事为“当代民间传说故事”。随着我国民间文艺学的发展,“故事学”和“传说学”的分立,“新传说”和“新故事”将归入不同门类供人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