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方法的运用

二、历史地理方法的运用

下面试以丁乃通撰写的长篇论文《云中落绣鞋——中国及其邻国的AT301型故事群在世界传统中的意义》为例[6],看看历史地理学派方法在故事研究中的体现。

《云中落绣鞋》是这个故事最流行的中国篇名。它的故事梗概是:一位公主被妖怪掠走,从云中落下一只绣花鞋;英雄主人公跟踪前去搭救,下到洞穴深处,救出公主后他自己却遭同伴陷害困于洞中,后被洞中的神奇动物相救脱险,出洞后同公主结婚,而那位狡诈险恶的伙伴最终受到了严厉惩罚。这个故事的众多异文流行于东西方许多国家和地区,具有世界影响,被编列为AT301型。丁乃通撰写学术论文,就是为了探求这个著名故事在东西方文化背景上构成演变的历史。其研究方法的特点是:

1.作者参照《故事类型索引》,又经过自己的多方搜寻,汇集了中国及其邻国的现代口头异文共50篇,对它们所含母题和结构特点一一予以解析;然后把它们归纳成为4组或4个亚型:301、301A、301B、301F。文章将每篇异文形态用代码一一标出,如异文44的形态为:Ⅲf+Ⅱ1+Ⅴah=301B。其中301A是中国故事的主型。

2.按照在异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即属构成原型要素的通例,经过对全部异文的比较综合,构拟出301A型。

原型如下:

英雄在山上砍树时,突然看到一个妖怪或可怕的动物经过(可能在一阵可怕的风中),他向它扔出武器。从飞行物中掉下血,同时也可能还有一只女人的鞋子。他沿着血迹追到一个很深的地下洞口。后来,他听说一个公主在这阵风中被劫走,并悬赏让人去营救。他带着他的一个亲密朋友来到那洞口,用绳子下到洞内。在公主的帮助下,他趁抢劫者视线模糊或眼睛被蒙住时,杀死了它。公主感恩地将一个首饰一分为二,送了一半给他作为信物。恶人救出公主后,封住洞口,冒领了报赏。然而,英雄在地下世界救了一条被缚的龙,在龙的帮助下,他回到了地面。他可能从龙那儿得到了一件具有魔力的礼物。总之,他赶到了宫殿,当他拿出信物时,公主认出了他。结果是恶人受到惩罚,英雄同公主结了婚。

由于这是从众多异文中构拟出来的“原型”,即故事的起源形式或者标准形式,所以在现存口头异文中,很难找到完全具备它的每一个情节的文本,或多或少总有些差异。

3.构拟原型是历史地理方法的关键所在。以原型为依据,再回头来同相关异文作比较,并结合故事所含历史地理因素进行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个故事在不同时间、空间背景上流传并发生变异的情况,从而展现出它的生活史。

如丁乃通参照301A中国故事原型对异文26的评述。异文26是一篇苏州弹词《云中落绣鞋》。丁乃通将它和口传故事原型即标准型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它在情节细节上的一系列变异,同说唱弹词的职业艺人进行有意识艺术加工有关。“职业故事家有精心编织情节的习惯,使情节更复杂,细节变得拖沓等等。”这成为本故事生活史的一部分,丰富了我们对这个著名故事的形态多样性及广泛影响的认识。

4.丁乃通又从中国古典文献中搜寻,发现了十余篇相关记载,其中都含有见于301型故事的母题。最值得学人注意的有两篇,一是唐代地方志《鄱阳记》所载的《望夫冈》:

鄱阳西有望夫冈,昔县人陈明与梅氏为姻,未成,而妖魅诈迎妇去。诣卜者,决云:“西北行五十里求之。”明如言,见一大穴,深邃无底。以绳悬入,遂得其妇。乃令妇先出。而明所将邻人秦文,遂不取明。其妻乃自誓执志,登此冈首而望其夫,因以名焉。

这里的记叙虽然很简略,而包含的情节却较为复杂:妖怪诈迎梅氏,未婚夫陈明同邻人秦文结伴出门寻妻,陈明攀绳下洞将梅氏救出,而秦文却将陈明抛置洞中,企图强占梅氏,梅氏不从,常登冈望夫归来,人们便称此冈为望夫冈了。地方志中的这段文字,是为说明“望夫冈”这个地名的由来,所以对情节的记述较为简略。但它已是包含一系列母题的完整故事,同301A型的原型很接近。因此,丁乃通在论文中写道:“(它)尽管不及现代口头异文那样成熟丰满,但据我们所知,它无疑是最早含有姑娘凭绳得救和主人公被同伴出卖等特殊情节的异文,因此它可以被称作世界上最早的301A型故事的异文。”它没有外来影响的痕迹,“这个故事在起源上可能完全是土生土长的”。

另有一篇经清人笔记小说《墨余录》转述的唐代故事《石洞绣鞋》,叙事生动,其形态也接近原型。这两篇唐代异文构成中国故事的基础。经宋元时期的传承与充实,演进成为现代口头传承中的流行文本。

5.301A还是一个世界性的著名故事,它最早的西方异文载于13世纪的骑士传奇《托切》之中,故事梗概如下:

国王的女儿被一侏儒抢走,朋友们决定营救她。梅隆斯用一条绳子下到地洞,在那儿找到了公主——托切爱着的一个姑娘,和其他女子。他听从托切恋人的建议,用妖怪的剑一下子杀死了那个妖怪。姑娘被拉上去了,但梅隆斯被留在了下面。他发现了一匹马、两条狗和两只鹰,它们帮助他找到了出路。奸诈的朋友受到了惩罚,梅隆斯和公主结了婚。

丁乃通将它和中国唐代故事进行比较之后认定,两者情节结构相近,特别是一个重要方面也十分一致:“主人公是一个公主,英雄力图去救出公主的动机不是爱情而是骑士气概。它从中国向东流传的时间也很容易被推测,大约是在公元800年至1100年之间。”联系到唐代来到中国的胡人甚多,“它可能是通过一个了解中国最近异文(可能是原型或接近原型的异文)的胡人故事讲述者从中国带入西方的”。在西方流传自然会发生一些变异:“在这个变体中,由于他们不具有中国听众的欣赏习惯,绣花鞋情节单元被删去了;动物营救者也不是一条龙(这样的特征只有中国才有可能出现),因为在西方,龙很少作为慈善的化身。”

丁乃通所考察的这个故事至今仍富有生命力,正如他在文章中提到的:“当今AT301故事仍十分活跃,其中有一部目前在美国许多城市,估计同样在世界各地都可看到的西班牙电影,就是人们对这一主题兴趣不衰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