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后记

修订后记

1987年12月,我在本书(第一版)的后记中曾写过一段话介绍它的编写经过道:中国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起步较晚,直到1980年,才有钟敬文先生主编的第一部大学文科教材《民间文学概论》问世。5年后,北京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一批热心人创办中国民间文学刊授大学,分头约请有关学者撰写神话学、歌谣学、传说学、故事学、民间文艺学史等教材,成为建立中国民间文艺学分支学科的一个可贵尝试。《故事学纲要》的初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在两年多试用的过程中,吸收到许多宝贵的意见,得到热情的鼓励,才使它能够通过修订,正式交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以新的面貌和广大读者见面。

时光匆匆,这本小书的问世不觉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它曾受到海内外许多喜爱故事学的朋友的热心关注。旅居澳洲的著名中国民间文艺学家谭达先博士,曾撰写书评在1994年4月10日香港《文汇报》刊出,他开门见山地指出此书的特色:一是密切联系中国和湖北民间文学及事业发展的生动实际,直接引进了大批优秀故事和众多的故事家活动资料;二是相当广泛地吸收国内外学术前辈和同辈的研究成果;三是紧密地联系中国民间故事发展史。全书论析得趣味盎然,色彩缤纷,呈现出鲜明的学术风格。

另一位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民俗学的日本留学生西村真志叶,在她于2004年5月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民间幻想故事的文体特征研究》中,就国内很少有人关注的幻想故事的文体特征作了富有见地的深入论析,在肯定《故事学纲要》一书“从论述的分量和考察的质量看,该书代表了目前中国故事体裁与文体特征研究的最高水平”的同时,还就本书涉及的一系列学理问题进行质疑,展开讨论。这两位学人热情而坦诚的评说,使著者深受启迪,有力地促成了本书的再一次修订。

本书著者是在著名民间文艺学家钟敬文先生数十年献身于民间文学事业的精神感召下,迈步跨入民间文学这块学术园地的。1987年将此书交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时,又承钟老欣然命笔,为本书题写书名,在这位百岁老人辞世四周年的日子里,我们禁不住再次涌起对他的崇敬与感谢。

我喜爱民间故事,从1956年在《民间文学》杂志上发表《慎重地对待民间故事的整理编写工作》,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撰写出版《中国民间童话概说》《比较故事学》《中国民间故事史》和《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一直在这个学术园圃打转。《故事学纲要》作为中国故事学草创时期的习作,此次只是局部修订,虽有所改观,内容与体例上的粗浅之处势难避免;更不消说还有许多学理上的疑难点有待学人深入研讨方能形成共识了。本书特地附录关于中国故事学的两篇重要论文,除对本书内容予以充实之外,也寄托着著者对有志之士开拓故事学新境界的热切期待。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设立民间文学专业,第一本自编《民间文学概论》出版于1960年。本书是作为民间文化学系列教材之一出版的。与之配合出版的还有每年一本的《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华中师范大学多年来对民间文艺学学科的重视,突出地体现了这所百年老校校风中的“博雅”二字,相信它会在中国文化学术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刘守华

2006年春节写于东湖湖滨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