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巧女故事

三、巧女故事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妇女被束缚于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索之下,命运悲惨,社会地位低下。然而在生活故事里,却有一类作品,以女性的才智解开种种难题,克服重重人世艰险,构成精巧动人的故事,在各族人民口头传诵不息。这就是巧女故事。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巧女的故事》,选辑中国各族巧女故事37篇,给我们展示了这类故事丰富多彩的面貌。其中艺术上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是湖南汉族的《巧媳妇》、云南白族百鸟衣型的《巧女》和新疆维吾尔族的《一个女人的爱情》等。

《巧媳妇》中,既有女主人公在家里用两样材料做出十样菜(韭菜炒鸡蛋),用两种粮食蒸出七样饭(绿豆大米饭),应付公爹为难儿媳的情节;也有她巧言答知府的场面。后者具体包括:知府要她家交一条牯牛生的犊子,她说公爹生孩子去了;知府要灌满大海的清油,她要知府先把海水抽干看海有多大;知府要一块遮天的黑布,她请知府先量出天有多宽。知府挖空心思提出来的几个难题并没有把她难住,反而被她的聪明才智所压倒。

《百鸟衣》是一个在我国南方各族中间流行极广的故事,《巧女》是它的白族异文。一对青年男女自由结合之后,家庭生活十分美满。其中照例有小伙子离不开美貌的妻子,便把她的画像带到地头,看着她的样子干活的插曲,充满农家生活情趣。然而由此也招来了祸殃。画像被风刮走,落到皇帝手里。尽管她答出了皇帝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难题,还是被皇帝抢进皇宫。丈夫按照她的叮嘱上山打猎,做成一件百鸟衣穿在身上进宫同她会面,她见了立刻变愁眉苦脸为笑逐颜开,逗得皇帝要同小伙子换穿戴,然后她便下令卫兵把身披百鸟衣的皇帝当作怪物打死了,由小伙子做了皇帝。百鸟衣故事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渲染女主人公掌握了某种神奇法术,属于童话型;一种是渲染女主人公的智慧,属于生活故事型。《巧女》是后一种类型中艺术上较为完整的。

维吾尔族的《一个女人的爱情》,故事情节和百鸟衣相近,然而情节更曲折,生活内容更为丰富。女主人公同穷小伙子结婚后,被国王抢去。她坚贞不屈,决心逃走。她给丈夫留下相会的暗号,骗得国王的信任后,逃出王宫。途中又摆脱了一伙又一伙男人的纠缠。最后她扮男装来到一个国家,被人们按照古老的习俗推选为新国王。她便利用国王的权力处罚了那几伙坏人,再让丈夫男扮女装,重新结合成为夫妻。女主人公以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克服了人生道路上的重重艰难险阻。她遇到的不是像《巧媳妇》和《巧女》中那种带有程式化的难题,而是实际生活中出人意料的种种曲折,她勇敢坚贞,又善于随机应变,终于化险为夷。这就使得女主人公形象更显得血肉丰满,光彩照人。

巧女故事以解难题为中心情节结构成篇。这些难题有的以家庭生活为背景,但故事家并不以此为满足,又大胆虚构了她们同县官、皇帝斗智以至当了皇帝的情节,将女主人公推向广阔的历史舞台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智慧,从而使故事焕发出浪漫主义的奇异光彩。

丁乃通先生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导言》中说得好:“一个熟悉中国民间故事的人可以发现中国社会和国民性中有许多方面是其他学科的专家不太看得到的。例如,一般人通常认为中国旧社会传统上是以男性为中心,但若和其他国家比较,就可以知道中国称赞女性聪明的故事特别多。笨妻当然也有,但仅是在跟巧妇对比时才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