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拜师求学

1 拜师求学

“夫子,您可以收我儿子颜回(颜回,字子渊,亦称颜渊)做正式弟子了。虽然前几年您因我家贫,多次说要免收他拜师的‘束脩’[1],可是他一定要自己攒够,才肯正式拜师。他自十一岁起,为季家放羊三年,所攒费用已经购齐十束干肉,请您为他举办拜师仪式吧。”孔子的弟子颜路,在一次聆听孔子讲学后,庄重地向孔子提出儿子的拜师请求。孔子听后,非常高兴,马上答应了颜路的请求。

上面请孔子收颜回为弟子的,是颜回的父亲颜路。孔子三十岁那年开办私塾收徒,颜路小孔子六岁,却很敬慕孔子的才学,二十四岁的他主动拜孔子为师,成为孔子的早期弟子。说来也巧,颜回就是在父亲拜孔子为师的那一年出生的。

颜回自幼聪慧乖巧,六岁之后就常常跟着父亲拜见孔子,听父亲向孔子请教学问,并且开始随父识字诵《诗》。颜回十一岁那年,就能够对《诗》里面的大部分篇章熟读成诵了。那时,孔子就要破例收颜回为徒(孔子收徒一般不小于十五岁)。可是颜回总是推脱,说自己还不具备拜师孔子的资格。于是,孔子就把这件事情拖延下来了。

公元前508年阳春三月的一天,位于鲁国都城曲阜的孔子私塾院落,被弟子们打扫得干干净净。三十五岁的弟子子路(仲由,字子路、季路),正帮着孔子张罗十四岁少年郎颜回的拜师礼。三十三岁的漆雕开(漆雕开,字子开),在颜回拜师前的一点时间里,仍在苦读《书》[2]简。这位小孔子十一岁的弟子漆雕开,是东周春秋时期蔡国人,酷爱学《书》,不爱出仕。漆雕开三十岁的时候,孔子觉得他具备出仕的学识与能力了,就建议他去做官。漆雕开向孔子汇报说:“夫子,我觉得还需要继续跟您学习,我对从政还缺乏自信。”[3]孔子听后很高兴,很欣赏他这种不慕为官富贵、谦逊好学的优秀品质。

上午巳时(九点)已到,只见孔子穿戴一新,在院中铺设的竹席上居中而坐,他的弟子们也分列两旁正襟危坐。漆雕开被子路委托为颜回拜师孔子的主持。当看到孔子和弟子们都已坐好的时候,他马上开始主持颜回的拜师仪式。

首先,颜回跪拜孔子,献上拜师的束脩;然后是孔子的弟子,每人送给颜回一句勉励之言。子路赠言道:“颜回虽年少,却聪敏好学。我愿与颜回同学共进。”漆雕开赠言道:“我学《书》未透,诵《诗》未熟,愿与颜回跟随夫子研悟《诗》《书》,习学《礼》《乐》。”最后一个赠言的,是孔门弟子曾晳,他向颜回赠言道:“颜回已受夫子熏陶数年,勤学好问,而今正式拜师夫子,愿你今后‘文、行、忠、信’[4]更善。”曾晳是孔子时代鲁国南武城人,他和颜回父亲颜路一样,都是孔子早期弟子,笃信孔子学说。因此,曾晳后来也让自己的儿子曾参(曾参,即曾子,字子舆)拜为孔门弟子,可见孔子人格及其儒学的魅力。

此时,颜回听罢学兄们的赠言,向孔子叩首求教道:“愿闻夫子教诲之言。”孔子捻须沉吟片刻赠言道:“孔门弟子,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兄友弟恭,为人要谨慎守信,平日要博爱百姓,亲近仁德贤人。能够做到这些要求,再去学习《诗》《书》《礼》《乐》,才是可行的。[5]希望颜回能与各位学兄遵从为师上述教导,感悟好学、为仁之道。”颜回恭恭敬敬地答道:“回虽迟钝,也一定听从夫子教诲,身体力行。”从此,颜回正式踏入孔门,终生追随孔子学习周公之道,被孔子评价为最“好学”的弟子。

亲爱的读者,颜回拜师孔门,是怎样向孔子求教为学的呢?请您继续品读颜回请教孔子“克己复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