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使楚获赞

31 使楚获赞

孔子周游列国居住在陈国的时候,楚昭王向孔子发来聘书,请孔子到楚国辅助他实施仁爱治国的新政。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在脱离陈蔡围困后,来到了楚国边境叶地。叶地的行政长官叶公久慕孔子大名,热情挽留孔子先在叶地多住几日,以便向孔子请教政事。孔子就派宰予到楚国国都,把他治理楚国的仁义主张,先跟楚昭王交流一下,也顺便了解楚昭王聘请孔子的意向。

宰予来到楚国,得到了楚昭王的亲自接见。宰予向楚昭王汇报完孔子治理楚国的仁义主张后继续说道:“我们孔老夫子听说大王您以前身体有疾,未信卜者祭祀黄河可以去病之言,认为不应该祭祀楚国境外的黄河,应该祭祀楚国境内的长江、汉水、睢水、漳水。我们孔老夫子对您的这种诸侯守礼风范,非常赞赏,认为您是懂得大道之人,保有并振兴楚国,是大有希望的!”

楚昭王听了宰予转述的孔子对他的赞赏,非常高兴,要送给孔子一辆用象牙装饰的豪华车子。

宰予代表孔子回禀道:“我们孔老夫子是不会坐这种豪车招摇于都市之中的。自从拜夫子为师以来,我看到的是他言语不离大道,行动不违仁爱,清正廉洁喜好节俭,俸禄与弟子共享,从不积累财富。不和道义,就义无反顾离去;辞去鲁国官职,也毫无眷恋之心。他周游列国始终以实行周公礼乐治国之道为最大理想。如果道可行,则以治国安邦为平生最大乐事;如果无处行道,则以教化弟子为平生最大喜好。他对淫邪的郑、卫之音,从来不听;他对豪华的车辆服饰,从来不看,所以我知道夫子不会使用这辆华丽的车子。”

楚昭王听到这里,对孔子更加敬重好奇了,问宰予道:“你能再给我讲讲夫子的愿望吗?”

宰予朗声答道:“现在天下礼崩乐坏,道德搁置。夫子的志向就是想重兴周公礼乐之道。果真有想以周公礼乐之道治理国家的君主,我们夫子就是走着去上朝,也是心甘情愿的。”

楚昭王听后,非常兴奋:“我以前只是耳闻孔夫子清高,难有接近的机会。今闻先生一席孔夫子的高论,我真的感受到孔夫子道德的伟大了。我要‘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8]。”

宰予出色地完成了孔子派他使楚的使命,兴冲冲地回到孔子居住的叶地,向孔子汇报了这次受楚昭王接见的情况。孔子听完后,问弟子们道:“你们认为宰予说得怎么样?”子贡认为宰予之言多为夫子行事之实,未尽夫子德高之美。可孔子却称赞宰予这种“夫言贵实”的外交风格,认为“赐之华不若予之实也”,就是说子贡的浮华比不上宰予的真实啊![9]

再说楚昭王送走来访的宰予,不小心得了风寒,卧床养病。他的兄长子西过来探望,与他讨论起要重用孔子并封七百里书社地的事情。

子西问道:“大王,您派往各国的使臣之中,有像子贡那样擅长外交辞令的人才吗?”楚昭王说:“没有。”

子西又问:“大王的左右辅佐大臣之中,有像颜回这般智慧好学的人吗?”楚昭王说:“没有。”

子西又问:“大王的将帅之中,有像子路这样耿直勇猛的人吗?”楚昭王回答:“没有。”

子西还问:“大王的各部主事官员中,有像宰予这样能干的贤臣吗?”楚昭王回答:“没有。”

子西这才说道:“很久以前,周天子分封我们楚国的祖先,封号只是子爵,土地其实只与男爵相等,仅有区区五十里,经过了我们先祖好多代人的努力,才有了现在地域广阔的强大楚国。孔丘讲述三皇五帝的治国方法,申明周公旦、召(shào)公奭(shì)辅佐周天子的事业。大王您如果任用了他,楚国还能世世代代保有方圆几千里的土地吗?想当年周文王、周武王作为只有百里之地的君主,最终却能统治整个天下。如今您却想让孔丘拥有那七百里社地,再加上他那些有才能弟子的辅佐,这可不是楚国的福音啊。”

楚昭王听了,心里一凉,对子西说道:“看来这事,还得和大臣们慎重考虑考虑。”不久,楚昭王病重去世,聘用孔子封地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孔子只好从楚国返程,又回到了卫国,继续他教化弟子的教育事业。这是发生在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的事情。直到五年后的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孔子在冉求、子贡的辅佐下,才回到了周游列国的出发地鲁国曲阜,实现了他晚年落叶归根的愿望。

亲爱的读者,请您继续品读宰予敢于和孔子“争鸣丧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