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墓前问妇

55 墓前问妇

公元前517年,鲁国执政大臣季平子,和一位叫郈昭伯的贵族因斗鸡发生纠纷。郈昭伯受到季平子欺负,跑到宫中向鲁昭公控告季平子。鲁昭公对于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桓大夫架空国君极其不满,正好以此为借口,发起讨伐季平子的战斗。不料三桓联合向鲁昭公发难,鲁昭公兵败被迫出走齐国。

鲁昭公对于孔子一直十分欣赏,曾在孔子儿子出生时,派人送了一条鲤鱼祝贺。孔子收到鲁昭公派人送来的鲤鱼,非常激动,当即为儿子起名孔鲤。孔子对于鲁国三桓驱赶鲁昭公的恶劣行径极其不满,决心到齐国去寻找施展治国才华的舞台,于是也沿着鲁昭公奔齐的路线,带着颜路、子路、漆雕开等早期弟子,告别妻儿,踏上了前往齐国的路程。

这天傍晚,孔子带领弟子们来到了鲁国和齐国交界的泰山一侧。孔子看到天色已晚,就和弟子们寻找住宿的村落。忽然,远处传来了一位妇人的哭声,听上去哭得很是悲伤。孔子让车停下来,扶着车前的横木听了一会儿,对弟子们说:“你们仔细听这妇人的哭声,好像不止一件让她悲痛的事情。”子路摇摇头说:“夫子,我只是听着妇人的哭声非常哀伤,她就是为死去的亲人哭泣吧。”孔子示意子路道:“仲由,请你上前替大家问问这位妇人哀哭的原因吧。”于是,子路走上前去,对着哀哭的妇人深施一礼,询问道:“敢问妇人,您哭得这样悲痛,我们夫子听出您好像有好几件伤心事似的。请问是这样的吗?”

这位妇人听到子路这样的询问,惊奇地抬头看着子路,哽咽地回答:“您的夫子说得真对啊!我的确是有好几件哀痛的事情: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还是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听到妇人三位亲人都被老虎咬死,禁不住下车走上前去,非常同情地问道:“这位妇人,既然老虎一再地伤害你的亲人,那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这里是鲁国和齐国的交界,你可以择国而居啊!”这位妇人听了,黯然伤神片刻,无奈地答道:“先生您对我们穷苦民众生活的艰难,还是不够了解啊!不管南边的鲁国,还是北边的齐国,民众的赋税都很重,像我家这样逃进山里谋生的,还有不少人家啊!就是因为山里没有繁重的赋税和徭役啊!”

孔子听后,对这位妇人的悲惨遭遇十分同情,让子路从随行的车上拿下一袋子粮食留给这位妇人说:“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就是给你这点帮助了。我和我的弟子们这次去齐国,就是要改变这苛政残暴的世道,推行周公仁义德政。”孔子说完之后,就带着弟子们住宿到妇人居住的简陋村落。晚上,孔子在对弟子的晚课讲学中,特别强调道:“今天这位妇人的遭遇,给我们为政之道指明了改进方向,那就是必须‘为政以德’,减轻民众的负担。民众生活好了,为政者便会像北极星一样安稳,别的星辰都会有序地环绕着它。[4]你们一定要牢记,苛政猛于虎也!”[5]

第二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带着“反对苛政”“为政以德”的执政理念,进入齐国境内,决心取得齐景公信任,在齐国推行周公的仁义德政。

亲爱的读者,子路跟随孔子去齐国谋政的三年时间里,尽管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6]的为政理念得到了齐景公的共鸣,孔子“政在节财”[7]的为政策略得到了齐景公的高度赏识,使得齐景公要把尼谿地方的田地封给孔子,可是齐景公要重用孔子的想法,遭到了与孔子政见不合的齐国执政大臣宴婴的反对,孔子没有得到在齐国为政的机会。

亲爱的读者,尽管孔子入齐谋政没有成功,但是他的儒家学说,又吸引了齐国新的弟子拜师求学。子路追随孔子在齐国三年的时间,又取得了哪些进步呢?请您继续品读子路“善问乐行”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