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忠谏孔子

59 忠谏孔子

子路比孔子小九岁,年龄相差不大,与其他弟子对孔子恭敬有所不同,他与孔子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一方面,子路笃信孔子学说,极力维护孔子威望;另一方面,对于孔子所做的不妥的事情,也敢于直言相告,大胆进谏。

孔子快五十岁的时候,尚未在鲁国出仕。季桓子刚刚承袭父亲季平子鲁国执政大臣的职位。他的家臣公山不狃图谋不轨,逃到鲁国费邑反抗季桓子,就想利用孔子来替他壮大声势。孔子有点动心了。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态度议论纷纷。子路代表大家向孔子表达了心声:“夫子,没有地方去便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氏那个叛臣那里呢?”孔子与子路交流道:“那个请我去的人,难道是白白召唤我吗?假若有人用我,我将使周文王、周武王之道在东方复兴。”也许正是因为子路代表众弟子忠谏吧,孔子心里更矛盾了,终究是没有去。鲁定公和季桓子见孔子终究没有去公山不狃那里,觉得孔子还是拥护鲁国当权派的,于是就任命孔子为中都宰。[23]

五年后,孔子受到季桓子排挤,来到了卫国。孔子无法获得卫灵公重用,在离开卫国脱离匡地围困后,想到晋国去施展自己的为政之道。当孔子带领弟子们来到黄河边的时候,晋国执政大臣赵简子杀害了贤臣窦犨,这给想去晋国的孔子泼了一瓢冷水。这时赵简子的家臣佛肸趁着主人与别的贵族混战,趁机占据晋国的中牟搞起独立来了。佛肸知道孔子因为赵简子滥杀贤臣而失望,便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孔子这一次又动心了。可是一直接受孔子“名正方能言顺”理念的弟子们,尤其是耿直忠勇的子路,仍然一如既往地向孔子直言道:“从前我就听到夫子教诲:‘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如今佛肸盘踞中牟作乱,您却要去,怎么说得过去呢?”孔子这一次对子路的“忠谏”没有否认,只是表达了他时不我待的迫切心情:“对,仲由,我是说过这样的话。但是,你不知道吗,最坚固的东西磨也磨不薄,最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你们的夫子难道是匏瓜吗?哪里能够只是被悬着而不给人食用呢?”这一次也正是因为有了子路的直言忠谏,孔子最终放弃了去中牟的想法,又率领弟子们回到了卫灵公那里。[24]

正是这次返卫,才发生了让后人众说纷纭的“子见南子”的故事。这位南子,原是宋国美丽的公主,与宋国美男子公子朝青梅竹马,成为恋人。但宋国国君为了国家利益,执意把南子嫁给了年老的卫灵公。由于南子对自己相爱的公子朝不能忘怀,嫁到卫国后还与他保持着联系,所以名声不好。卫灵公对美丽而又聪明的南子非常宠爱,在好多事情上言听计从。南子为了扩大自己在卫国政坛的影响力,决定单独召见孔子,显示她对孔子的影响力。孔子素知南子名声不好,带领弟子们到达卫国后,对南子是唯恐避之不及的。现在南子要单独召见孔子,无论成功与否,都势必有损孔子的贤德名声。孔子面对南子的再三召请,只好勉为其难觐见了一次。

《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是这样记述“子见南子”的情景的:卫灵公有个叫南子的夫人,派人对孔子说:“各国的君子,凡是看得起我们国君,愿意与我们国君建立像兄弟一样交情的,必定会来见见我们南子夫人。南子夫人也愿意见见您。”孔子开始还推辞一番,最后不得已才去见她。南子夫人坐在葛布做的帷帐中等待。孔子进门后,面朝北叩头行礼。南子夫人在帷帐中拜了两拜,她披戴的环佩玉器首饰发出了叮当的响声。事后孔子说:“我本来就不愿见她,现在既然不得已见了,就得给她行礼。”

孔子从南子那里回来后,发现子路对此很不高兴,就对子路发誓说:“仲由啊,我去拜见南子夫人,只是礼尚往来而已。我假若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情,上天一定厌弃我!上天一定厌弃我!”[25]据说“子见南子”事情发生不久,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坐一辆车子出行,南子为了显示对孔子的友好,特意让卫灵公邀请孔子同行。卫灵公知道这样安排是不合礼仪的,是把孔子当成了国君的内侍随从,对孔子是有失尊重的,但为了南子夫人高兴,还是照着南子的话去做了。孔子坐车跟在卫灵公和南子车子后面,在国都街市上招摇过市的时候,深感羞愧地感慨道:“我见识过多国国君,还未曾见到卫君这样喜爱美貌胜过喜爱道德的人啊!”[26]于是,孔子就和他的弟子们又离开卫国,往曹国去了。

亲爱的读者,子路虽然未能像孔子期望的那样收敛锋芒,隐忍克己,但却耿直忠勇,致力于为政造福民众,深受孔子赏识,成为孔门弟子中的铮铮铁汉。请您继续品读子路治蒲获得孔子赞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