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服丧研礼
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的春天,正在武城任职的子游,听到孔子病重的消息,连忙写好辞呈,匆匆呈给朝廷,就和澹台灭明迅速赶到曲阜孔子住宅。他们正好碰上刚从外地赶来的子贡,马上加入照料孔子生活起居的行列。子游和子夏、子张、曾参等年轻弟子,协助子贡像对亲人长辈一样无微不至地照料着在病床上的孔子。
七天后,孔子去世,子贡提议大家为孔子服丧就如同为父亲服丧一样,但不必穿相应的丧服。子夏看到门人系麻带外出,建议说:“在家里系上麻带,出门就不必了。”子游指正道:“我听夫子说过:为朋友服丧,在家时系麻带,外出不系;为自己尊敬的亲人服丧,即使系着麻带出去,也是可以的。”子贡和众门人觉得子游说得更有道理,就按照子游的提议为孔子服丧了。
子游为孔子服丧期间,与有若、曾参、子夏、子张等人一直谨记夫子“人能弘道”[14]的教诲,互相切磋礼乐教化之道。有一天,有若向曾参询问道:“你从夫子那里可曾听说过如何看待丢掉官职吗?”曾参说:“我倒是听夫子说过:丢掉官职,最好快点贫穷;死了,最好快点烂掉。”有若说:“这不像是夫子说的话。”曾参说:“是我与子游一道听夫子这样讲的。”有若说:“那么,我相信夫子是这样说过。但是,夫子一定是有所针对才这样讲的。”
曾参立即把这番对话告诉了子游。子游说:“真了不得,有若的话太像夫子了!从前夫子路过宋国,见到司马桓魋(tuí)派一批石匠为自己制造石椁,花了三年工夫还没做好,把匠人都累病了。夫子就说:‘像他这样奢侈,死了还不如快点烂掉的好。’‘死之欲速朽’这是针对司马桓魅说的。南宫敬叔丢官以后,每次返国,一定满载珍宝去觐见国君。夫子说:‘像他这样行贿求官,丢官还不如快点贫穷了好。’‘丧之欲速贫’这是针对南宫敬叔说的。”[15]子游把这件事告诉了子张和子夏,他们对有若的才学很是钦佩,觉得有若很像孔子,产生了推举有若替代孔子接受弟子侍奉的想法。这个故事将在下篇子夏的成长故事里面具体介绍。
曾参在儒学孝道方面堪称宗师,但在礼学见解方面,还是略逊子游一筹的。有一次,曾参和子游一块赶赴同门家人丧事。曾参穿着正装裘服,掩好正服前襟,以凶服的装束去吊丧。子游却敞开正服前襟,以吉服的装束去吊丧。曾参指着子游对众人说:“你们看这个人,号称礼学专家,怎么能敞开正服前襟,露出吉服来吊丧呢?”丧礼小敛仪式之后,主人袒衣露出左臂,去掉束发的布帛,重新用麻束发。子游看到主人已经变服,就快步走出,系好正服前襟,缠上头上丧带,系好腰上葛带,然后再进来。曾参看到后,才恍然大悟,说:“我错了!我错了!这个人的做法才是对的。”[16]意思是说,参加朋友丧礼,要随丧葬主人服饰改变而改变,在丧葬主人服饰未变之前就变服,是不符合丧葬礼仪的。
亲爱的读者,子游在孔子去世之后,是怎样大力弘扬孔子学说的呢?请您继续品读子游传播孔学于南方、被尊为“南方夫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