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辞别曾参
公元前442年夏天,天气格外炎热。子夏自这一年春天答应魏文侯赴西河讲学后,就匆匆赶回鲁国卜商学馆,开始安排弟子求学出路,筹备赴魏国西河讲学事宜。
子夏被魏文侯拜为国师的消息,在鲁国引起了轰动,曾参和子夏的弟子纷纷向子夏表示祝贺。子夏历经多年人生沧桑,心地却显得很是平静,尤其是他得知小他一岁的同道学友子游在越国去世的消息后,顾不上劳顿的身体,立即带领他和曾参的十名弟子,赶赴越国参加了子游的丧葬仪式。子夏痛别道:“昔时子游、子张与吾,同在圣人门下求学,跟随夫子研悟《诗》《书》《礼》《乐》修身治国之道,何其乐哉!四年前子张别我而去,今小我一岁的子游学弟又先我而去,以后人间传播夫子学说者,唯剩吾与子舆了。子游走好,我与子舆在世弟子,一定继续笃志于孔老夫子未竟事业。”
子夏参加完子游葬礼返回鲁国,马上拜访小他两岁的学弟曾参。六十六岁的子夏和六十四岁的曾参见面,显得分外亲近,年轻时的学问之争,已经完全融化于同门弟子的浓情厚谊中。
子夏说道:“昔时夫子如你我年龄,尚在周游列国磨难中。今时你我学问,如能得到更多国家认同和推行,不仅能够实现你我鸿鹄之志,也能更好地告慰夫子在天之灵。如今魏君邀我到他的国家讲学,并在西河筑建学馆,所以,我打算到魏国去,继续传播夫子的儒家学说。我的部分弟子不能前去,还望能够加盟到学弟门下。”
曾参高兴地祝贺说:“夫子在世,广收弟子,开馆讲学,志在恢复周公之道。今孔门众弟子陆续离去,唯你和我不慕官场诱惑,仍在鲁国继承夫子之志,传播孔门之学。现你去魏国讲学,虽然我在鲁国感觉势单,但仍为你去魏国传播孔门儒学高兴。咱们都是孔门弟子,不分彼此,学兄尽管放心。夫子在世,我们常常请教何如斯可谓之士矣,今我送兄一言共勉如何?”
子夏欣然应道:“愿闻赐教。”曾参慨然道:“士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重任在肩而路途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是艰难的重任吗?到死方休,不也是很遥远吗?”[79]子夏应声道:“子舆赠言,正合君子之道。愿与学弟共勉。”
正巧这日,孔子嫡孙子思刚自卫返鲁,前来拜访曾参,碰到了两位师叔在场,非常高兴。子夏望着已过而立之年的子思说道:“夫子血脉,唯孙孔伋;夫子学问真传,子舆教诲为主,我也参与其中。如今夫子之孙也能传播孔门之学,真是我们孔门之幸啊!还望《论语》编纂,由孔夫子嫡孙定稿为宜。”曾参对此深表赞同道:“孔伋已得孔门学问真传,传述夫子‘中庸’旨意的书论,正在创作修订中。我也赞成子夏建议,愿我和子夏有生之年,可以见到《论语》书册定稿,拜读孔伋《中庸》大作。”
亲爱的读者,子夏到了魏国,在西河是怎么开展讲学的呢?请您继续品读子夏到魏国“西河讲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