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随师奔楚
话说公元前489年,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暂住陈国,陈国处于吴国和楚国的攻防拉锯战乱中,孔子正在考虑下一步去向的时候,意外收到了楚昭王邀请孔子赴楚的聘书。原来这次是楚昭王亲自率领军队支援陈国,驻扎在陈国东北部的城父,阻截吴国对陈国的进攻。楚昭王是一位开明有为的国君,听到孔子居陈的消息,非常高兴,很希望把孔子迎请到楚国,帮助他治国理政,于是派人给孔子送来聘书。不过后来楚昭王病了,迎接孔子的事就耽搁下来。
孔子接到楚昭王的聘书,就和弟子们急匆匆辞别了陈湣公,踏上了去楚国的路途。也正是因为这个阴差阳错,才导致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陷入陈蔡之难,子夏见证了当时情况的艰难和弟子们的人心浮动。当时陈国和蔡国大夫得知孔子要去楚国辅佐楚昭王的消息后,担心楚国强大对陈国和蔡国不利,于是秘密派人包围了正在赶路的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他们提出,只要孔子带着弟子返回陈国居住,就可以解除包围。孔子去楚国的意志很坚定,直接回绝了陈、蔡大夫的无理要求,结果被陈、蔡两国大夫围困长达七天。因为粮食断绝,孔子的弟子们都饿得爬不起来了。子夏坚持照顾面对困境仍在弦歌唱诗的孔子。子路阴沉着脸来见孔子,很不高兴地问道:“夫子,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教育子路道:“君子虽然会有穷困的时候,但不会动摇自己的信念;小人要是穷困了,便会无所不为了。”[17]子夏看到子路听完孔子教导后神色立即舒展开来,向孔子道歉道:“还请夫子原谅我粗鲁冒失。我一定继续跟随夫子推行周公之礼。”
子夏看到孔子如此艰难,仍能继续讲诵,弦歌不辍,十九岁的他更加坚定了做有为君子的人生志向,更加坚信孔子在陈蔡之难后对弟子的教诲:“此次你们随师遭受陈蔡围困,虽遭体肤饥饿,但也经历了磨难成长。我听说,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人们往往是在困厄中才开始发奋励志的。”[18]
病中的楚昭王本来是要重用孔子的,遗憾的是,由于楚国大臣令尹子西的谗言阻挠,楚昭王只好暂缓了重用孔子的想法。这年秋天,楚昭王病薨,孔子和他的弟子无奈之下,只好又从楚国返回了卫国。
亲爱的读者,子夏跟随孔子回到卫国后,又有什么新的成长呢?请您继续品读子夏受孔子推荐在卫国“出仕‘小行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