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编《论语》
在子贡、冉求支持下,在闵子骞、冉雍把关下,子夏组织子游、子张、曾参以及他们的弟子,奔赴列国,广泛征集孔子生前对三千弟子的教诲,尤其是对健在的七十贤能弟子的教诲句章。子夏尤其关注已经去世的孔门弟子颜回、子路接受孔子教诲章句的搜集。
后世学者对于《论语》的编纂众说纷纭,《汉书·艺文志》载:“《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东汉儒学大师郑玄认为,《论语》主要为“仲弓、子夏、子游”编纂。汉代纬书《论语崇爵谶》则说《论语》是子夏等六十四人所著。至唐柳宗元《论语辨》提出《论语》出自曾参弟子乐正春子、子思之徒的观点。
笔者综合前人学者关于《论语》主要编纂者的观点,推断《论语》编纂经历了群贤著录、编纂成书、增补定编三个阶段。其中增补定编应该是曾参门人起到主要作用,所以《论语》称曾参为曾子,特别是孔子之孙子思,最有资格对《论语》书稿一锤定音。至于前两个阶段,正如清朝学者刘宝楠《论语正义》所云:“要之《论语》之作,不出一人,故语多重见。而编纂成书,则由仲弓、子游、子夏首为商定。”子夏在《论语》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有人针对《论语》主要编纂者,从孔子对弟子评价、孔子与弟子答问、孔门弟子语录三方面对《论语》句章做了统计赋分,综合结果为颜回、子路、子贡之外,前四位依次是子夏、子张、子游、曾参。据统计,子夏在《论语》书中被提到的次数,在后期弟子中最多,为二十多次。在关于子夏的记述中,除了与孔子的问答外,单独或主要记述子夏言论的也有十多处,其中如“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小人之过必也文”等章句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亲爱的读者,子夏在参与编纂《论语》之外,和他的同门学友在传承发展儒学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分歧呢?请您继续品读子夏“争鸣子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