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出使吴国

35 出使吴国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一直念念不忘母邦,时刻关注着鲁国的兴衰。

公元前488年,吴国发兵威胁鲁国,要求鲁国拿出大大超越当时礼制的百牢大礼,也就是牛、羊、猪各一百头,还要让当时的执政大臣季康子前往觐见。季康子知道吴王夫差对以他为代表的鲁国三桓专政现象非常不满,害怕前往会受到吴王羞辱甚至遭到扣押,心里非常害怕。他冥思苦想之际,突然想起他父亲季桓子死前的嘱咐,要他迎回孔子辅政振兴鲁国。他心想,孔子年岁已老,倒是可以派人去卫国向孔子请教此事,请孔子派他合适的弟子替他出使吴国。

孔子收到季康子求援的书信,立即委派他最器重的门生子贡代表季康子出使吴国。子贡出使吴国,不但为鲁国与强大的吴国结成了对付齐国的联盟,而且得到了一旦共同打败齐国,将迫使齐国退还前些年霸占鲁国城池的诺言。季康子对孔子更加尊重了,对孔门弟子也更加器重了。

公元前486年,季康子虽然因听信家臣公之鱼谗言不再直接重用孔子,但毕竟迈出了重用孔子弟子的步伐,派使者赶赴卫国征求孔子意见,孔子推荐“政事”才能最出色的弟子冉求回国辅政。孔子看到自己的弟子开始在鲁国政坛中发挥作用了,便在为冉求送行的仪式上,高兴地唱起了在陈国创作的那首歌:“回去吧!回去吧!我的弟子们志向高大,文质彬彬,斐然可观。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进一步教诲他们了。”[1]

子贡以其出色的外交才能出使吴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了吴王夫差和他最信赖的大臣太宰嚭(pǐ)的赏识,也得到了鲁国君臣的一致赞赏。之后,他并没有接受季康子的聘用,而是又回到卫国继续陪伴孔子。子贡强烈感受到六十六岁高龄的孔子对故都曲阜的思念之情,便在送冉求回国的路上嘱咐:“夫子思乡心切,渴望落叶归根。你有机会的时候,要想办法把夫子请回鲁国啊!”

亲爱的读者,读了这则故事,您一定能体会到子贡对孔子的一片深情厚谊吧。子贡是否会再受孔子之托继续出访呢?请您继续品读子贡接受孔子重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