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解惑樊迟
司马牛接受子夏的盛情挽留,在孔家住了一段日子,对子夏的学问修养更加钦佩了。当他跟孔门弟子樊迟交流子夏对他的开解时,樊迟拍手叫好道:“真是学要有思,思要有问。我请教夫子的疑惑,总算找到解铃人了。”于是司马牛陪着樊迟马上找到子夏,樊迟向子夏道出了不久前向孔子请教的疑惑。
原来有一天,樊迟争取到了一次为孔子驾车访客的机会。驾车途中,孔子告诉樊迟道:“孟孙向我请教什么是孝道。我告诉他,孝道就是不要违背礼节。”樊迟没有听明白,就问孔子:“您能给我说说具体的意思吗?”孔子进一步向樊迟解释道:“具体的意思就是:父母活着,要依照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父母死后,要依照规定的礼节丧葬他们,祭祀他们。”[24]樊迟谢过孔子的教诲,便又向孔子请教关于“仁”的问题。孔子针对樊迟长于军旅、喜欢田圃、缺乏对仁义之道深刻思考的特点,教诲道:“仁者必有爱人之心。”樊迟还不满足,又进一步请教:“敢问夫子,什么是智?”孔子认为智者就是通达人性、举贤选能的人,于是教诲道:“智者必有知人之能。”樊迟对学问的理解能力比较迟钝,没有明白孔子的意思,疑惑道:“夫子‘知人’之言,能再详细讲解一下吗?”孔子具体解释道:“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位置在邪恶的人之上,能使邪恶的人正直。”樊迟听后,若有所思,却又不甚明了。此时车子已到目的地,樊迟就没有继续请教下去,所以一直疑惑未消。
今日听到司马牛对子夏的推崇,樊迟连忙拉着司马牛,来向子夏请教了:“子夏老弟,前些日子我去向夫子请教怎么样可以称得上‘智’,夫子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我愚钝不明,请问是什么意思啊?”子夏听后拍手赞叹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夫子‘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的教诲,是多么富有重大意义的智慧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把皋陶(gāo yáo)提拔出来,坏人就难以欺压百姓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把伊尹提拔出来,坏人就难以破坏社会治理了。’[25]鲁国现在的当政者如果能行夫子知人之政,何愁国家不会强大起来呢?”樊迟拱手谢道:“夫子,真智者也。以正直者执政,则会政令畅通,造福百姓。如若夫子执政,鲁国必会大治。你真是夫子的优秀弟子,可以为师大家了。”自此,子夏为同门弟子解惑的名声不断传扬出去。孔子年事已高,四方之士来拜孔子为师者,就开始分派给得意弟子如颜回、冉雍、子游、子夏、子张、闵子骞和曾参等人。子夏也开始有自己的门人了。
亲爱的读者,子夏跟随孔子归鲁后,有没有再回自己的母邦卫国呢?请您继续品读子夏接受孔子教诲“回乡尽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