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鞭打芦花
说起闵子骞(闵损,字子骞)的家世,也是非常显赫的。他的父亲闵马世居鲁国曲阜,为鲁闵公八世子孙。按当时国君子嗣传承制度,八世之后将别于公族,降为庶民。时逢鲁国三桓弄权,国政日非,闵子骞的父亲为避鲁国乱政,遂举家迁居至宋国相邑之东的萧地安家落户。闵子骞八岁那年,母亲去世,父亲闵马续娶姚氏,陆续为闵子骞生下两个弟弟闵革、闵蒙。
公元前521年,闵子骞十五岁。这年的正月初二,闵马带着全家给现任妻子姚氏娘家拜年,正月初三,带着他的三个儿子另去前妻娘家拜年。由于是去前妻娘家拜年,姚氏自然不便前往。闵马是个重情重义的男子,自从前妻病逝后,经常接济前妻的娘家。本来嫌弃闵子骞的后母姚氏就更加痛恨虐待他了。闵子骞自幼秉性醇厚,对弟弟关心友爱,对继母孝敬顺从,从不向父亲说继母对自己的不好。
闵马看到三个儿子穿着姚氏年前赶制的新棉衣,心里特别高兴。他让大儿子闵子骞驾车,自己给坐在车厢里的两个小儿子盖上绵(此处指丝绵)被,逗他们说笑。他没有注意到的是,这天气候迥异于昨日,天阴沉沉的,气温骤降到了滴水成冰的程度。他的大儿子闵子骞赶车出村后,身体就逐渐被冻得瑟瑟发抖,却仍然硬撑着继续为父亲和两个弟弟赶车。北风越刮越紧,寒风更加刺骨,闵子骞坐在车前冻得实在撑不住了,跟父亲说了一声“好冷,我跟老牛跑跑”,就跳下车跟老牛小跑着取暖。此时天空飘下片片鹅毛大雪,一会儿地面就全白了。车上是闵马与两个幼子的欢声笑语,车下是难敌风寒、浑身打战、跟车急行的长子闵子骞。
当车行至萧地西南象山脚下的杜村时,闵子骞已被冻得缩作一团,牛鞭、牛绳不小心从冻僵的手中滑落,牛车失去控制倾倒在山坡浅沟里。闵子骞父亲和两个弟弟被甩出车外,跌倒于山沟雪地上。闵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恼羞成怒,厉声呵斥闵子骞道:“大胆竖子,你怎么如此大意?你要摔死为父和弟弟吗?”说着,他拾起地上的牛鞭向闵子骞抽去。也许是闵马太生气了,力气大得惊人,一鞭子下去就把闵子骞的新绵袄抽出了裂缝。呼啸的北风立即卷起闵子骞绵袄裂缝中的飞絮,将其扬入纷纷扬扬的雪花世界。闵马禁不住睁大了眼睛,他突然发现那些从儿子绵袄中飘出的不是绵絮。他立即上前抱住儿子仔细看去,看清楚了——那是根本没有御寒作用的“芦花”。闵马再继续从大儿子的绵袄缝里往外掏,直到掏成单衣,都没找到一丝绵絮。他转身扯开两个小儿子的袄袖,里面全是暖融融的白色绵絮。
目睹这一切,父亲闵马恍然大悟,这分明是后妻虐待前妻之子。过去那些闵子骞受姚氏虐待的生活细节,瞬时历历在目。他原以为那是小事,儿子忍忍也就凑合着过下去吧。今天的事情让他忍无可忍了。他抱起快要冻僵的大儿子,放到车厢里面,盖上刚才还在两个小儿子身上的绵被,怀着悲愤交织的心情,立即驱车返回了家中。后妻姚氏一见匆匆返回的丈夫和冻坏在车厢里的闵子骞,好像明白了几分,再听两个小儿子的叙述,顿时吓得面如土色。闵马回家对姚氏横眉冷对,一言不发,立即叫来十几位近邻好友作证,匆匆写下一纸休书,向大家表明了要将姚氏赶出家门的决心。
此时想赎罪的姚氏刚给闵子骞喝下自己熬好的一碗姜汤,闵子骞神志变得清醒一些了。闵子骞看到父亲的举动,扑通一声跪倒在父亲面前恳求说:“父亲切莫为儿担忧,为了我两个幼小的弟弟,请您收回休妻成命。纵使‘母在一子寒’,也胜‘母去三子单’啊!”邻居们听了闵子骞的话,情不自禁地夸赞他孝心可嘉,纷纷劝闵马收回成命。后母见此情景,悔恨莫及,扑通跪在丈夫面前,请求给她改错赎罪的机会。闵马也被儿子闵子骞的孝心感动了,再看看后妻姚氏的羞愧面孔,才慢慢改变了主意。于是请大家共同监督姚氏,给她改过自新的机会。从此,闵子骞后母姚氏去恶向善,把闵子骞当作亲儿子一样爱护备至,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亲爱的读者,后人为了纪念闵子骞的感人孝行,将“鞭打芦花”的发生地——“杜村”改名为“鞭打芦花车牛返村”(简称“车牛返村”)。这个名字已沿袭多年,是全国最长的村庄地名,有“中国最美地名”美誉。闵子骞随后的人生发生了什么变化,他是如何拜孔子为师的?请您继续品读闵子骞“虔诚拜师”孔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