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为莒父宰
鲁国的季康子,刚刚查办了意欲作乱的莒父宰及其团伙,前来拜访国老孔子,希望孔子能为他推荐一位敢作敢为的弟子担任莒父宰。孔子认为治理莒父需要一位智勇兼备的为政者,便向季康子推荐了自己非常器重的年轻弟子子夏。
季康子对子夏担任卫国小行人时的杰出才能已有耳闻,欣然接受了孔子的推荐,立即派人携带聘书赶赴卫国,诏令子夏回鲁国任职。
子夏刚刚回乡三个多月就要踏上仕途,真有些舍不得离开家乡,还想在母亲面前继续尽孝。此时子夏母亲虽然病弱,可看到儿子学业有成,振兴了卜家门风,心中非常欣慰,十分感激孔子对儿子的教诲,让儿子名扬卫国和鲁国,于是要求儿子赶快返回鲁国,接受孔子的推荐。
二十五岁的子夏在母亲的一再催促中,恋恋不舍地告别老母妻儿,回到了鲁国。他见到孔子,欣喜地汇报道:“虽然列国君臣没有认真采纳儒家治国学说,但是应用儒学教习《诗》《书》《礼》《乐》、教化民风却很有成效。请问夫子,推荐我为莒父宰,我应该如何为政呢?”
孔子思忖片刻,指导说:“莒父乱象多年,积重难返,为政须有恒心。不要图快,不要为小利束缚。欲速,则不达;为小利诱惑,就办不成大事。[30]”
子夏记下了孔子的教导,就赶赴莒父上任了。他到莒父之后,并不急于实施新政,而是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进行了广泛的走访调查,确定了以民生衣食为主、以教化百姓为辅的治理策略。他首先带领莒父百姓兴修了一条十几里长的农田沟渠,和邻近的大河相连,实现了周围农田的庄稼灌溉。接着他规范了城内工商业管理,禁止哄抬价格,以官家作保的方式,允许农家免息赊欠,先获得农具,待收成之后再结账付清。子夏的这些施政措施,很快收到立竿见影的治理效果,莒父当年两季庄稼都有了明显的增产效果。莒父地区五谷丰登,百姓普遍家有余粮,鱼盐丝铁,百工兴旺。
子夏治理莒父的美名传到孔子那里,孔子立即派冉求前来考察。冉求考察的结论是:民已温饱,教化初成,为政有方。冉求请子夏介绍为政心得,子夏道:“坚持以民为本,必能为政成功。君子必须得到信仰以后,才去动员百姓,否则,百姓会以为你在折磨他们;必须得到信任以后才去进谏,否则,君上会以为你在毁谤他。[31]”
孔子听了冉求的汇报,欣慰地赞赏子夏道:“君子成长之道正如卜商所言——‘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恳切发问善于思考,仁义道德蕴含其中’[32]。卜商也做到了。”
亲爱的读者,子夏会一直在莒父做官吗?他的人生成长轨迹还会有什么变化呢?请您继续品读子夏听闻母丧后“辞官守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