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郊外迎孔
公元前493年春季的一天中午,卫灵公带领一行随从大臣来到宫外迎候他最敬仰的孔子。此时的卫灵公已经年老,太子蒯聩逃到晋国投奔了执政大臣赵简子,一直妄图回国继位。卫灵公想顺从南子心意,确保南子生的儿子郢继承国君之位,这需要托付一位德高望重的贤能之人。他认为孔子最为合适。虽说前几年因为自己听信谗言,派人监视孔子言行,导致孔子一度离开卫国。不过,卫灵公从近年来与孔子的相处中,认定孔子与本国贤大夫蘧伯玉一样,都是心胸坦荡的贤人,所以下定了迎请孔子再回卫国的决心。于是,卫灵公亲自修书,派与孔子情谊深厚的蘧伯玉大夫赴陈国迎请孔子归卫,约定的是今天回到卫国。按照最初卫国礼仪官员的迎接安排,卫灵公是在宫门外迎接孔子。卫灵公为了表达对孔子的敬重,决定以郊礼隆重地迎接孔子。于是,卫灵公带领一行随从大臣赶到国都帝丘城外,想早一点迎到他最钦佩的孔子。
再说身在陈国的孔子,感觉自己只是被作为贵客对待,无法施展治国理政的抱负,只能像在卫国一样,接纳培养新的弟子。一天中午,孔子忽然见到须发皆白的好朋友蘧伯玉来访,格外欣喜。他在看过卫灵公书信、听明白蘧伯玉的来意后,感叹道:“鲁国和卫国姓氏同宗,两国都钦慕周公之道,像兄弟一样。[1]我在鲁国施政有为,也很想在卫国施展志向。如若君上用我主持国政,一年就会见效,三年便会取得很大成功。[2]”蘧伯玉一听,自然分外高兴。他是多么佩服孔子施政鲁国“治理中都、名扬诸侯”“夹谷之会、赢得国土”“隳三都、强公室”的高超智慧啊!如今见孔子有重返卫国心意,自是非常高兴,连忙与孔子定下回归卫国的日期,派人给卫灵公送信去了。
三天后,孔子与蘧伯玉率领一行车队,辞别了陈国国君,踏上了返回卫国的行程。不几日,孔子一行就进入卫国地界。卫国边防立即派人给卫灵公送信,确定了孔子一行到达国都帝丘的准确日期。
卫灵公一行随从大臣从午时一直等到申时,太阳已经偏西。卫灵公登车眺望,远远地看到了一行车队,霎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心急地吩咐车夫往前赶车,想早一点和孔子相见。就见卫国都城郊外,两路车队快速相向而奔,两路车队的领头车辆快速靠近,很快相会到了一起。孔子总是那样彬彬有礼,急忙从车上下来,向卫灵公行跪拜之礼。卫灵公连忙上前躬身搀扶孔子,亲切地问候道:“夫子一路劳顿,寡人总算见到朝思暮想、人所尊称的圣人了。”孔子连忙毕恭毕敬地回答:“卫国是我周游列国投奔的第一个国家,我相信只要君臣同心,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3],就能强盛卫国。”这就是历史上一直传诵的卫灵公“郊外迎孔”的佳话。孔子接受卫灵公郊迎回归卫国,引来了众人围观。其中就有一位名叫卜商的年方十五岁的少年,慕名前来投奔孔子门下。
亲爱的读者,孔子回到卫国,会有什么收获呢?请您继续品读子夏“拦车拜师”于孔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