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拜访子贡

65 拜访子贡

公元前488年深秋的一天,通往吴国姑苏城的官道上,驶来一支来访的车队。第一辆车里端坐着一位青年才俊,眉宇轩昂。他是谁?为什么要来访问吴国?

原来,他就是孔子最富外交才华的弟子子贡。他是受鲁哀公和执政大臣季康子亲自委派,专程前来交涉鲁国和吴国结盟任务的。此时的孔子仍在周游列国途中。自从四年前鲁国执政大臣季桓子死后,他的继承人季康子虽然因听信近臣谗言,未能遵照父亲遗言迎请孔子回国辅政,但面对周边强国侵扰、国力空虚、人才匮乏的现状,季康子开始重用孔门优秀弟子,冉求、子贡回归鲁国辅政。

这一年,吴王夫差率军袭击宋国,索要“百牢”大礼得逞,促发了他的贪心,又乘机兵临鲁国,向鲁国索要“百牢”大礼。所谓“百牢”,即由一百头牛、一百只羊、一百头猪组成的进贡之礼。当时的春秋时期,像周天子这样的最高天王,也才享受大国“十二牢”进贡之礼。吴国向宋国和鲁国索要“百牢”,是大大超过了当时的礼数的。鲁哀公和季康子派大夫子服景伯与吴国派来的使者交涉争执了一番,毫无效果。

面对国境上随时都会发起进攻的吴国虎狼之师,季康子也无可奈何,只好向吴国进贡了“百牢”大礼。吴王夫差听使者说起鲁国大夫子服景伯与他争执“百牢”不合礼制,为了打击鲁国的自信,使之成为吴国的附庸,他又派人去鲁国传话,要求鲁国执政大臣季康子前往吴国觐见。

季康子对此觐见感觉祸福难料,手足无措,担心觐见会遭受屈辱乃至遭到扣押,无奈之际连忙向孔子求助,此时的孔子正在卫国等待从政时机。他虽身在卫国,但心里仍然系挂着鲁国的兴衰。随着年龄的增长,六十四岁的孔子越发有了叶落归根的念头,于是立即派得意门生子贡代表季康子赴吴谈判,也是为鲁国解围。

子贡入驻吴国馆驿的当天下午,接待了一位十八九岁的吴国公子。来人通报姓言名偃,字子游。通过简单交谈,子贡初步了解了子游的身世及成长情况。子游出身吴国贵族世家,自幼饱读诗书,酷爱礼乐。近几年对于孔子及其学说,早已心向往之。听说子贡来访吴国,子游赶忙前来拜访,希望子贡能够予以引荐,早日投拜到孔子门下。

子贡在与子游的交谈中,深感其敏思好学,颇知夏、商、周三朝典章,顿生同道之情。为谋定鲁吴邦交策略,子贡向子游请教吴国的国情。子游略思片刻,介绍道:“我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八年前攻打越国时,遭越王勾践率军偷袭,脚部中箭,伤重不治。阖闾大王死前曾嘱咐身为太子的夫差,勿忘杀父之仇。我王夫差继位后,为洗雪先君败死于越王勾践的耻辱,励精图治三年,国力迅速增强,加之重用来自楚国的能臣伍子胥治国、来自齐国的兵家孙武整军,国力倍增,军队战力更加强大。六年前越国发兵攻吴,我王夫差已有防备,率精兵大败越军。越王勾践面对亡国败局,只好忍辱降吴,亲为奴仆侍奉吴王。听说勾践虽然受辱于吴宫,但是每日卧薪尝胆,颇有复国之志。按说我王已报父仇,当应推行仁义教化之策,但他却愈发好战,屡战楚国,袭击宋国,威胁鲁国,还欲与晋国争霸。这是我所不能认同的。我愿投拜孔夫子门下,学习《诗》《书》《礼》《乐》,弘扬周公之道。”

子贡听罢,已有对吴良策——即鼓动夫差争霸雄心,促吴伐齐而威晋,鲁国即可从中获利。想到这里,子贡对子游热情相邀:“待我明后几日觐见吴王夫差,订好两国盟约后,就带你同回卫国面见夫子,实现你的拜师心愿。”

亲爱的读者,子游能够如愿跟随子贡见到孔子吗?能够如愿拜入孔门成为孔子的正式弟子吗?请您继续品读子游“拜师问孝”于孔子的故事。